质外体和共质体之间的区别
水对所有生物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将溶质运输到各个部位提供了介质。在植物中,水通过根部吸收。植物中水的运输有三种方法:扩散、根压和蒸腾拉力。
一些植物较矮,因此水可以通过扩散和根压进行运输。但是,为了将水运输到更远的距离,扩散和根压是不够的。扩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根压无法将水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因此,对于长距离的水分运输,使用蒸腾拉力机制。在这里,当水从叶片蒸发时,水分子之间会产生张力,从而相互拉扯。这种蒸腾拉力发生在木质部导管中。
为了将水运输到木质部导管,通常有两条途径。它们是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什么是质外体途径?
“质外体”一词是由一位名叫“Munch”的科学家在1930年创造的。“质外体”中的“apo”意为“远离”,“plast”意为细胞质。质外体指的是远离细胞质的细胞膜外的空间。它是植物细胞的死细胞部分,在运输物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和几种气体通过质外体途径运输。一旦水被根部吸收,它就会穿过细胞间的空间,并继续这样移动,直到到达内皮层。由于内皮层对水不透水,从这里开始,水必须遵循共质体途径才能进入中柱鞘。
由于水不是在细胞内通过的,因此它们的运动不受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运动是通过简单的扩散进行的,并且相对较快。这是一个被动过程。在木质部中,水的运动仅通过质外体途径进行。
最近的研究表明,不仅水,许多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也通过该途径传递。并非所有物质都是简单地通过的。其中一些物质在运输过程中沉积在这些细胞壁内。木质部的质外体中也存在植物激素,影响离子的吸收。
通过质外体途径的水分移动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区域是水通过表皮、皮层直到内皮层的通道
第二区域是从中柱鞘转移到维管柱,即木质部
内皮层是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屏障。
什么是共质体途径?
共质体代表细胞的内部。它们指的是细胞的细胞质,这些细胞质借助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它是植物组织的活体部分,水分和其他溶质的移动就发生在这里。水通过质膜进入细胞。细胞膜上有许多嵌入脂质双层中的载体蛋白。携带水的蛋白质被称为“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特别参与通过膜的水的移动。它们促进通过共质体途径的移动。
在这里,水通过选择性渗透的质膜进入细胞。它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一旦进入细胞液,这些物质的移动就会受到细胞质流动(胞质环流)的帮助。借助于这两个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连接,水被移动到下一个细胞。
由于水是通过渗透作用穿过膜的,因此它是主动运输。它需要能量来运输。由于膜限制了流动,因此通过共质体的移动相对较慢。
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水分
最初存在于土壤中的水通过渗透作用被根毛吸收。这水到达根的外层,即表皮。从表皮开始,大部分水通过细胞壁之间的细胞间隙(质外体途径)通过。一些水通过膜(共质体途径)进入细胞内部。这水进入皮层,然后到达内皮层。
内皮层的细胞壁具有栓质沉积,被称为凯氏带。这一层充当质外体途径移动的屏障。栓质是疏水的,因此不允许水通过。因此,为了穿过内皮层,水必须只遵循共质体途径。一旦到达中柱鞘,水就只通过木质部的质外体运输。
水在质外体途径中移动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它可以很容易地穿过细胞间隙。而在共质体途径中,水的移动相对较慢。因为水需要进入细胞内部,而细胞膜是选择性渗透的,并且细胞内部的水的移动是通过细胞质流动(胞质环流)。这些都是缓慢的过程。它还需要能量才能通过共质体移动。
质外体与共质体
下表突出显示了质外体和共质体之间的主要区别:
质外体 |
共质体 |
---|---|
质外体是指细胞外的空间 |
共质体是指植物的内部细胞质部分 |
它是植物组织的死细胞部分 |
它是植物组织的活细胞部分 |
水的移动是通过细胞间隙 |
水的移动是通过胞间连丝连接和细胞质流动 |
水的移动是通过扩散 |
水的移动是通过渗透作用 |
它是完全可渗透的 |
它是选择性渗透的 |
水的移动相对较快 |
水的移动较慢 |
发生被动吸收水分 |
发生主动吸收水分 |
这里的运动不受任何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
细胞代谢活动会影响水的运动 |
在木质部中,水仅通过质外体移动 |
在内皮层细胞中,水的移动仅通过共质体 |
结论
质外体和共质体途径用于将水分转运到短距离。它们将周围土壤中的水分输送到木质部。质外体是基于静水压力的简单扩散的被动水分运输,而共质体是基于渗透梯度的渗透作用的主动水分运输。
大部分水和离子通过质外体途径运输到内皮层。从内皮层开始,大部分水分运输是通过共质体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