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认知犯罪与不可认知犯罪
犯罪是指可报告给警方、法院等并可能受到惩罚的违法行为或罪行。犯罪分为两种类型:可认知犯罪和不可认知犯罪。让我们来探讨可认知犯罪和不可认知犯罪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可认知犯罪?
可认知犯罪是指根据第一附表或任何其他现行法律,警官可在未取得逮捕令的情况下逮捕被告,并在未经地方法官事先批准的情况下展开调查的犯罪。
示例
大多数被认为是“可认知”的犯罪本质上都是严重或恶劣的,例如谋杀、强奸、绑架、盗窃、嫁妆死亡等。因此,对于任何此类犯罪,根据法律应予以惩罚,必须以第一信息报告或简称 FIR 的形式记录。
警官必须根据《刑事诉讼法》(CrPC)第 154 条对可认知犯罪案件提起 FIR。此外,他可以选择在提起 FIR 之前进行某种初步调查。在犯下其中一项罪行时,犯罪嫌疑人会被拘留并送交地方法官,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鉴于犯罪的严重性,可认知犯罪会自动获得法院的批准。
警方的权力(在可认知犯罪案件中)
警方有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56 条处理可认知犯罪。
当在警察局提起 FIR 并且罪行是法院可以签发逮捕令的罪行时,警方可以进行逮捕。
调查可以在逮捕后立即开始,并且只能调查该警察局本地管辖范围内的案件。
如果信息显示为可认知犯罪,则警方必须提起 FIR。如果犯罪现场位于警察局管辖范围之外,则警官必须登记报告并将其发送到有管辖权的警察局。
什么是不可认知犯罪?
《印度刑法典》第一附表中规定的可保释的犯罪属于不可认知犯罪。在发生不可认知犯罪的情况下,警方被禁止在未取得逮捕令的情况下拘留嫌疑人,并且在未经法院批准的情况下不得开展调查。
示例
不可认知犯罪包括伪造、欺诈、诽谤、扰乱公共秩序等。
当发生其中一项犯罪时,当事人会向大都市治安法官提起刑事诉讼,治安法官随后会指示相关警察局进行调查。预期相关警官会向法院提交起诉书,然后进行审判。如果被告在审判后被判有罪,法院会签发逮捕令。
警方的权力(在不可认知犯罪案件中)
刑事诉讼法第 155 条概述了警方在处理不可认知犯罪时必须采取的程序 -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被禁止在未取得逮捕令的情况下进行逮捕,并且在未经治安法官批准的情况下不得开展调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55(2) 条,警官必须在采取行动之前获得治安法官的许可。
警官必须记录提交的投诉并要求投诉人联系相关治安法官。在获得治安法官的批准后,调查才能开始。
可认知犯罪与不可认知犯罪的区别
根据上述事实,以下是一些可认知犯罪和不可认知犯罪之间的重要区别 -
比较依据 | 可认知犯罪 | 不可认知犯罪 |
---|---|---|
含义 | 可认知犯罪是指警方可以自行报告犯罪的犯罪。 | 不可认知犯罪是指警方根据司法治安法官的命令报告犯罪并启动调查的犯罪。 |
逮捕 | 可以无需逮捕令逮捕 | 不能无需逮捕令逮捕 |
法院批准 | 无需开始调查。 | 要开始调查,法院必须事先给予其事先授权。 |
保释 | 可以或不可以批准(法院的自由裁量权)。 | 权利事项。 |
犯罪类型 | 恶性 | 轻微或可和解的。 |
示例 | 强奸、谋杀、盗窃等。 | 袭击、欺诈、诽谤等。 |
请愿书 | FIR 和投诉。 | 仅投诉或 FIR。 |
可认知犯罪和不可认知犯罪的重要判决
有一些关于可认知犯罪和不可认知犯罪的重要判决 -
拉利塔·库马里诉北方邦政府
根据最高法院的意见,如果信息显示存在刑事犯罪,则刑事诉讼法第 154 条要求警官提起 FIR。
“必须”一词表达了立法机关的立法意图,并消除了警官是否在提起 FIR 之前进行初步调查的选择。
拒绝提起 FIR 的警官将面临严厉的后果。
结论
不可认知犯罪是可保释的犯罪,而可认知犯罪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相关法院的解释,本质上是不可保释或可保释的。不可认知犯罪的处罚不超过三年监禁,或者有时只是罚款,而可认知犯罪的处罚为三年或以上监禁和/或罚款。
常见问题
Q1. 可认知犯罪是否需要 FIR?
答:通常,可认知犯罪的受害者或代表其行事的人会提交警察报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警方报告可认知犯罪。电话信息也可以被视为 FIR。
Q2. 什么不是不可认知犯罪的例子?
答:在印度,袭击并非可起诉犯罪的例子。在印度,袭击并非可处罚的罪行。可认知犯罪是指需要立即逮捕的犯罪。警官被允许对可认知犯罪进行无逮捕令逮捕。
Q3. 律师如何在刑事案件中为您提供帮助?
答:刑事律师可以帮助您获得保释,发现错误和侵犯权利的行为,以及可能导致案件被驳回或指控被撤销的其他情况。如果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刑事律师将尽一切努力通过构建强大的辩护来争取您的无罪释放;或者,如果您被判有罪,律师可能能够帮助您获得较轻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