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和拟寄生物的区别


寄生虫和拟寄生物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依赖其他生物生存。两者在自然界中都很常见,并对其宿主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关键的区别。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寄生虫和拟寄生物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寄生虫?

“寄生虫”一词来源于希腊词语para,意思是“在旁边”,和sitos,意思是“食物”;“parasitos”意思是“在别人的桌上吃饭”。寄生虫是另一种生物,它从另一种生物(称为宿主)那里获得营养。

寄生虫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宿主造成伤害,但它们从未从寄生关系中获益。某些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内寄生虫属于70%肉眼无法看到的寄生虫。内寄生虫需要第三种生物,称为媒介或携带者才能传播到宿主。另一方面,那些生活在体外的被称为外寄生虫。

原生动物、蠕虫和外寄生虫是可能感染人类并引起疾病的三大类寄生虫(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6年)。

  • 原生动物是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可以在人体内繁殖;那些寄生在肠道中的通常存在于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中。例如,溶组织阿米巴寄生虫是阿米巴病症状(包括腹泻和胃部不适)的病原体。媒介传播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复制或在血液中循环的原生动物。由采采蝇叮咬传播给人类的锥虫属原生动物寄生虫就是一个导致昏睡病的例子。

  • 蠕虫是大型的多细胞生物,在其成年期不能在人体内繁殖。这包括扁虫(例如吸虫和绦虫)、棘头虫(被认为很少感染人类)和线虫(例如导致蛔虫病(小肠感染)的蛔虫)。

  • 外寄生虫是钻入皮肤的生物;例如,蜱、虱和跳蚤寄生在皮肤及其附属物上。它们传播病原体。

什么是拟寄生物?

拟寄生物是指那些一生都在宿主体内或宿主体上度过并最终杀死该宿主的生物。

  • 特性——拟寄生物的卵可以产在宿主体内或体外。孵化后,幼虫以宿主生物为食。大多数拟寄生物属于膜翅目昆虫;例如,在毛虫宿主的尸体上发现许多黄蜂蛹壳的情况并不少见。拟寄生物通常只以一个宿主为生。

  • 拟寄生物的生物类型——那些生命周期包括蛹期的内翅类昆虫是拟寄生物的宿主。通常情况下,是幼虫阶段寄生在宿主身上。

  • 拟寄生物的形态适应性——一些拟寄生物具有专门的产卵机制,使它们能够附着到宿主节肢动物上或进入其体内。例如,黄蜂的产卵器可以刺穿昆虫受害者的角质层。当幼虫在宿主体内孵化时,幼虫会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直到它们准备好化蛹,这时它们会从宿主体内出来并在体外完成生命周期。因此,昆虫宿主死亡。

  • 拟寄生物的例子——拟寄生物仅存在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中。在三种昆虫目中,膜翅目(包括黄蜂)的拟寄生物的发生率最高。

区别:寄生虫和拟寄生物

下表重点介绍了寄生虫和拟寄生物的主要区别——

特征

寄生虫

拟寄生物

定义

寄生虫被定义为以宿主为食并在宿主体内生活的生物,但不一定杀死宿主。

拟寄生物是任何一种不仅寄生而且总是杀死其宿主的生命形式。

杀死宿主

寄生虫可能会导致宿主死亡,但这并不常见。

拟寄生物宿主的死亡总是其直接行为的结果。

生活在宿主体内存活

内寄生虫是在宿主体内发育的寄生虫。

内寄生拟寄生物确实在其宿主体内定居。

生活在宿主体外

当寄生虫寄生在宿主的体外时,它们被称为外寄生虫。

外寄生拟寄生物是不居住在宿主动物体内的拟寄生物。

宿主生物

寄生虫几乎可以在任何生物上发现,从昆虫到蠕虫到苍蝇到鸟类到哺乳动物到植物。

拟寄生物只能感染节肢动物。

例子

蛔虫、绦虫、吸虫、钩虫、跳蚤和蜱都是寄生在动物身上的寄生虫;菟丝子是寄生在植物上的寄生虫;疟原虫是寄生在动物身上的原生动物寄生虫。

大多数节肢动物拟寄生物是属于膜翅目的昆虫,在双翅目和鞘翅目中也有一些例外。

结论

寄生虫和拟寄生物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依赖其他生物生存。虽然两者都可能对其宿主产生重大影响,但其区别在于它们与宿主关系的结果。

寄生虫不会杀死其宿主,而拟寄生物最终会杀死宿主。了解这些差异对于理解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可能对其他物种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更新于:2023年4月18日

716 次浏览

开启你的职业生涯

通过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