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是如何测试的?
当我们谈论像 Linux 操作系统这样庞大的东西时,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它们是如何如此有效地工作的。当然,它运行起来非常流畅,但它们是如何处理可能存在于整个系统源代码中任何位置的错误和 bug 的呢?
我们知道,我们每三个月就会得到一个新的 Linux 操作系统,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大约两周的时间被保留用于“合并窗口”。这个窗口是所有已经开发和批准的代码将被合并到 Linux Torvalds 树(主线)的时间。所以,剩下的时间基本上用于修复 bug 和稳定系统。
有大量的开发者参与项目发布和维护,并确保 Linux 内核尽可能地无 bug。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不仅依赖于开发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来修复 bug,他们还使用各种工具,从自动化测试、代码静态分析等等。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工具,以了解它们为 Linux 开发人员带来的价值。
持续集成
内核 CI 是 Linux 内核上的一种自动化工具,它是 Linux 基金会的一个项目。目前,它是 Linux 内核最完整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工具之一。
LKFT(Linux 内核功能测试) 是 Linux 内核上另一个自动化工具,它是 Linaro 的一个持续集成工具,它在多个内核开发树上执行功能测试。它主要用于识别 bug 和回归。
代码静态分析
Smatch 是一种静态分析工具,它是专门为 Linux 内核开发的。它使开发人员能够识别编程错误,例如访问空指针、缓冲区溢出、死锁、使用未初始化变量等等。
Sparse 也是 Linux 内核上的另一个工具,最初由 Linus Torvalds 编写并集成到 Linux 源代码中,旨在查找内核中可能的编码错误。
自动化工具测试
kselftest 是 Linux 源代码中可用的另一个测试框架。它能够测试内核的特定部分。测试主要用 C 语言或 shell 脚本编写。
Linux 测试项目 (LTP) 也是 Linux 内核上的另一个项目,它提供了一套自动化测试,不仅验证 Linux 内核的功能,还验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