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世代
操作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因此,它们多年来的发展可以用操作系统世代来映射。操作系统有四个世代。它们可以描述如下:
第一代(1945 - 1955):真空管和插板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数字计算机才被制造出来。当时建造了带有机械继电器的计算引擎。然而,机械继电器非常慢,后来被真空管取代。这些机器非常庞大,但速度仍然很慢。
这些早期的计算机是由一组人设计、建造和维护的。编程语言还未知,也没有操作系统,因此所有编程都是用机器语言完成的。所有问题都是简单的数值计算。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引入了穿孔卡片,这改进了计算机系统。程序不再使用插板,而是写在卡片上并读入系统。
第二代(1955 - 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晶体管 导致了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这些系统可以制造并出售给付费客户。这些机器被称为大型机,并被锁在配备人员操作的空调计算机房中。
批处理系统 的引入是为了减少计算机的浪费时间。在输入室收集一盘作业并读入 磁带。之后,磁带被倒带并安装在磁带驱动器上。然后加载批处理操作系统,它从磁带上读取第一个作业并运行它。输出写入第二个磁带。在整个批处理完成后,输入和输出磁带被移除,输出磁带被打印。
第三代(1965 - 1980):集成电路和多道程序设计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系统有两种类型,即科学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IBM 在 System/360 中将它们结合起来。它使用集成电路,与第二代系统相比,提供了巨大的价格和性能优势。
第三代操作系统还引入了 多道程序设计。这意味着在作业完成其 I/O 操作时,处理器不会处于空闲状态。另一个作业被调度到处理器上,以便不会浪费其时间。
第四代(1980 年至今):个人电脑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个人电脑变得易于创建。这些是包含数千个晶体管的芯片,位于一平方厘米的硅片上。因此,微型计算机比小型计算机便宜得多,这使得个人能够拥有其中一台。
个人电脑的出现也导致了网络的增长。这产生了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用户在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时知道网络,并且可以登录远程机器并将文件从一台机器复制到另一台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