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星云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星云是由氢、氦和其他电离气体组成的星际尘埃云。最初,它是指任何弥漫的宇宙天体,包括银河系以外的星系。
大多数星云都非常巨大,甚至直径达到许多光年。从地球上用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星云,如果靠近它,看起来会更大,但不会更亮。猎户座星云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云,它覆盖的区域是满月直径的两倍,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早期的天文学家却错过了它。
许多星云之所以可见,是因为嵌入其中的热星导致的荧光,而另一些星云则非常弥漫,必须用长时间曝光和特殊的滤镜才能识别。
在这些区域,气体、尘埃和其他物质的聚集“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密集的区域,这些区域吸引更多的物质,最终会变得足够稠密以形成恒星。然后,剩余物质被用来形成行星和其他行星天体。
被称为星云的宇宙天体分为四大类。
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遗迹(SNR)是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结构。超新星遗迹由膨胀的冲击波限定,包含从爆炸中抛出的物质。
超新星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颗巨大的恒星可能耗尽燃料,停止在其核心产生聚变能量,并向内坍缩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一颗白矮星可能会从伴星那里积累物质,直到达到最小质量并发生热核爆炸。
暗星云
暗星云是一种星际云,其密度大到足以阻挡其后方天体发出的光。光的阻挡是由位于大型分子云最冷、最密集部分的星际尘埃颗粒引起的。
暗星云的星团与巨分子云有关。孤立的小暗星云被称为博克球状体。与其他星际物质一样,只有无线电波或红外传感器才能探测到它遮挡的物体。
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是一种发射星云,由老龄巨星在其晚期阶段抛射出的膨胀、明亮的电离气体壳组成。大多数行星状星云的形成是由于恒星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恒星的外层被强烈的恒星风抛射出去。在大多数红巨星的大气层消散之后,炽热明亮的核心(称为行星状星云核,PNN)发出的强烈辐射会使外层电离。
H II 区
H II 区或 H II 区是电离的星际中性氢的区域。它是一个部分电离的气体云,最近才发生恒星形成,其大小从一到许多光年不等,密度从每立方厘米几到大约一百万个粒子不等。猎户座星云现在已知是一个 H II 区,1610 年由尼古拉-克劳德·法布里·德·佩雷斯克用望远镜观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