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意图与共同目的的区别


现实情况是,犯罪通常是由一群人而不是单个人犯下的,因此,1860年《印度刑法典》规定了共同责任的概念。这意味着当不止一个人参与犯罪的准备或实施时,他们都将为此负责。

然而,也存在例外情况,即所有参与犯罪的人的共同责任将根据他们的意图、目的和参与程度来确定。因此,责任可以统一或个别地承担,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团伙犯罪,处罚总是严厉的。

共同意图是什么意思?

《刑法典》第34条规定,当数人为了共同意图而实施犯罪行为时,这些人均应以与自己单独实施该行为相同的方式对此行为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当多个人为了达到共同意图而实施违法行为时,他们将承担同等责任,无论他们个人扮演什么角色,尽管需要实际参与。

这是一个适用于所有罪行的普遍条款,如果某人参与了形成意图,则很容易被追究他人的行为责任。这里的意图是指计划犯罪,它必须在犯罪实施之前存在,并且他们所有人都必须按照计划行事。

共同目的是什么意思?

《刑法典》第八章规定了非法集会的共同目的,例如第141条规定,五人或五人以上的人群如果其共同目的是扰乱公共秩序,则构成非法集会。第142条规定,作为非法集会成员是一种可根据第143条处罚的罪行。

因此,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加入或继续作为非法集会的成员,同时知道其共同目的,那么他或她将对其他成员为实现共同目的而实施的行为负责,无论该人是否参与了该罪行的实施或准备。

因此,了解共同目的会导致刑事责任。此外,共同目的必须是第141条中列出的目的之一,不能是其他目的。此外,为实现共同目的而实施的行为必须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

Explore our latest online courses and learn new skills at your own pace. Enroll and become a certified expert to boost your career.

共同意图与共同目的的区别

下表对比了共同意图和共同目的,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

依据

共同意图

共同目的

罪行

共同意图本身并非罪行,而是需要与其他罪行一起适用,因此它确立了推定责任。

作为非法集会的成员并了解其共同目的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罪行。

定义

共同意图意味着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有相似的想法。

共同目的是非法集会的目标,其成员共同分享。

人数

两人或两人以上可以形成共同意图。

需要五人或五人以上才能有共同目的。

责任

所有人员对犯罪行为承担同等和替代责任。

责任因每个成员的知识而异。

准备

所有参与者都需要在犯罪发生前形成共同意图并达成一致。

只需要所有人员了解共同目的,而不需要了解犯罪的实施。

参与

要追究人员责任,需要参与犯罪的实施。

不需要参与犯罪的实施或准备,而是需要积极参与集会。

证据

先前协议的犯罪故意可以通过案件的事实和情况来证明。

不需要证明犯罪故意,因此可以通过证明任何先前的认可阶段来确定目的。

共通性

实施行为的意图因罪行而异。

目的必须是第141条中提到的目的之一。

结论

共同责任的原则由法典的规定明确确立,这些规定对于确定应公平地施加于他们的责任至关重要,因为通常存在通过责备他人来逃避责任的可能性。因此,制定该规则是为了维持平衡并防止罪犯利用自己的错误。

常见问题

什么是共同目的?

共同目的是非法集会所有成员共同的目标。需要事先达成协议和共识。需要在犯罪发生前。

什么是共同意图?

预先计划好的方案,按照计划协同行动,被定义为共同目标。必须证明违法行为是根据预先计划好的策略共同实施的。它存在于行为实施之前,尽管不需要有很大的时间间隔。

更新于:2023年10月10日

3K+ 浏览量

开启你的职业生涯

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