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NDE)是一种人在濒临死亡时可能经历的深刻的心理事件。这些事件经常与改变的信念、改变的感知、幻觉和那些几乎死去的个人声称的神秘体验有关。这些影响可能从平静和喜悦的感觉到瞥见已故的家庭成员、精神向导和离体体验。

研究人员认为,濒死体验对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提供了对生命和死亡的解释,并可能导致更大的幸福感和目标感。
什么是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 (NDE) 是那些已经死亡或被临床宣布死亡但后来复活的人报告的主观事件。这些体验通常包括一种离开身体的感觉、穿过隧道、拜访已故的亲属或宗教人物、观看全景人生回顾以及感到压倒性的平静、爱或光明的感觉。
虽然濒死体验在历史上一直有记载,但随着 20 世纪后半叶医疗复苏程序的进步,它们才变得突出起来。为了调查这种现象,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且已经发展出几种理论来解释其根本原因和机制。
濒死体验的方面
主观性:濒死体验高度主观,这意味着它们因人而异。个人可能会描述不同的元素或强调某些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这些体验是极其私人的,并且会对个人的信仰、态度和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常见元素——尽管具有主观性,但在濒死体验中经常报告一些常见元素。这些包括离体体验(漂浮在上方或观察自己身体的感觉)、穿过隧道或黑暗、遇到已故的亲人或灵性存在、全景人生回顾以及一种深刻的平静和爱。
可能的解释——研究人员和科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濒死体验的解释,包括生理学、心理学和精神层面。一些生理学理论认为,濒死体验可能是危及生命事件期间大脑化学物质、缺氧或大脑异常电活动的结果。心理学理论认为,濒死体验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意识改变、应对机制或大脑试图理解创伤性事件的尝试。精神理论认为,濒死体验提供了对来世或存在不同维度的瞥见。
对个人的影响——濒死体验通常会对个人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许多人报告说对死亡的恐惧减少了,对灵性的感觉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增加了,以及他们的信仰体系发生了转变。濒死体验可以导致重大的个人成长以及价值观和优先级的改变。
研究挑战——研究濒死体验存在一些挑战。首先,这种现象的主观性使得难以客观地测量或复制。此外,围绕濒死体验的情况,例如心脏骤停或创伤,是不可预测的,并且难以在科学环境中控制。这使得进行对照实验以探索其潜在机制变得具有挑战性。

虽然濒死体验仍然是一个争论和调查的话题,但它们为人类意识、生命和死亡的本质以及超验体验的潜力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人口统计和人格因素
虽然这些特征可能与濒死体验的实际内容有关,但濒死体验的发生似乎与人口统计参数无关,例如年龄、性别、社会经济水平、种族或婚姻状况。然而,与死亡的擦肩而过很可能因人口统计而异。例如,男性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儿童的濒死体验通常类似于成人的濒死体验,只有少数例外。
例如,个人更有可能受到已故宠物的迎接而不是家庭成员,这似乎反驳了基于社会条件的解释。尽管在基本人格特质方面没有发现许多区别,但 Locke 和 Shontz (1983) 发现,濒死体验者在吸收测试中的表现优于那些有过离体体验的人。Ring 和 Rosing (1990b) 假设儿童时期的创伤在濒死体验实验中更为重要。
Greyson 和 Stevenson (1980) 发现,濒死体验实验报告了比对照组更多的先前神秘类型的体验。他们假设这可能会增加吸收和解离的水平,但不一定增加幻想的倾向。
生命威胁类型的效果
令人惊讶的是,濒死体验的生理特征似乎对濒死体验如何表现没有影响。那些真正接近死亡的人与那些只是认为自己以前经历过的人之间的差异非常小。与那些生命突然受到威胁的人相比,研究表明,那些在濒死体验前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有可能拥有快乐的情绪和幻象。
Noyes 和 Kletti (1977) 得出了类似的发现,他们发现诸如实体(向导或亲属)的幻觉和全景人生评估之类的特征在溺水或绝症病例中比在跌倒和事故后更为普遍。Greyson (1985) 发现,那些已经期待死亡一段时间的人很少经历意外的人生回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时间反思并为死亡做好准备。
濒死体验研究
AWARE 研究(复苏期间的意识):这项由 Sam Parnia 博士及其团队领导的研究旨在调查心脏骤停期间报告的意识体验。这项研究涉及从世界各地的医院收集数据,以分析经历过心脏骤停并已复苏的患者的体验。目标是确定在无意识期间是否可以回忆起可验证的事件。
濒死体验量表 (NDE 量表)——由 Bruce Greyson 博士和 Nancy Evans Bush 博士开发的 NDE 量表是一个标准化的问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和衡量濒死体验的深度和特征。它允许对与濒死体验相关的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
弗吉尼亚大学知觉研究部门 (DOPS)——由 Jim B. Tucker 博士领导的 DOPS 对意识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儿童的濒死体验。该部门研究了那些报告前生记忆的儿童案例,并检查了儿童的濒死体验,以深入了解意识的连续性。
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 (IANDS)——IANDS 致力于濒死体验的研究。他们为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个人提供研究、教育和支持。该组织出版了《濒死体验研究杂志》,其中包含有关该主题的研究文章和学术论文。
Kenneth Ring 博士——濒死体验领域的著名研究人员,Ring 博士对濒死体验的心理和精神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创造了“濒死体验”一词,并提出了濒死体验“后遗症”的概念,探索了其对个人的长期影响。
Raymond Moody 博士——以 1975 年出版的《死后的生命》一书而闻名,Moody 博士被认为是濒死体验研究的先驱之一。他采访了许多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个人,并汇编了他们的叙述,使这个术语流行起来,并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体验的主观性和在进行对照研究方面的挑战限制了科学探索的程度。
结论
对濒死体验的研究为我们对生命和死亡、人类意识以及超验体验潜力的理解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虽然濒死体验的主观性和难以在受控环境中复制它们对科学探索提出了挑战,但研究人员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各种生理学、心理学和精神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