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学理论基础
技术接受模型探讨了数字媒体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认知理论则研究了数字媒体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例如推理和解决问题。通过综合这些理论和模型,网络心理学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数字媒体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信念。
网络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是技术对人类行为、认知和福祉的影响。它研究人们如何参与和受到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为了理解数字环境中人类行为的复杂动态,网络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借鉴了各种心理学理论和范式。它还关注数字媒体对个人和群体的 心理影响,例如成瘾、身份认同和社会化。
网络心理学受到心理学研究、社交网络网站和其他数字技术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精神分析理论、依恋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化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技术可用性模型等理论和模型对网络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是一个影响网络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范式。它认为,群体归属感能为个人提供身份认同感和自尊心。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建立了虚拟社区、社交网络和线上群体,这些群体对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认知产生了重大影响。个人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加入各种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观点甚至人口统计因素的组织或社区。这些社区可能涵盖从社交媒体到专业论坛再到网络游戏社区等各个方面。由于这些归属感,个人会对自己的各个群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会认同理论还解释了网络互动和虚拟社区如何影响人们的身份和行为。人们更有可能与那些与他们共享群体身份或价值观的人互动,从而导致虚拟回声室或过滤泡的形成。在这些空间中,个人会强化自己的观点、态度和偏见,同时也会感到被认可和接受。
自我呈现理论
自我呈现理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认为人们会寻求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在网络心理学背景下,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人们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呈现自己和进行互动。个人能够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数字形象,并在网络场所选择性地向他人呈现自己。他们可以控制自己披露哪些信息,如何以美学方式呈现自己(例如,通过个人资料图片),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或其他媒体表达自己。对自我呈现有控制权的个人可能会构建自己理想化的版本,或遵循社会规范。
网络平台通常会营造一种匿名感或感知距离,这可能会改变人们的自我呈现方式。个人可能会感到更自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或参与他们在面对面互动中通常不会表现出的行为。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寻求他人的认可或接受。
媒体丰富性理论
媒体丰富性理论认为,不同的沟通媒介在有效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有所不同。根据该理论,沟通渠道可以根据其“丰富性”或处理各种输入、提供即时反馈以及表达情绪和复杂信息的能力来进行特征描述。面对面交流和视频会议是丰富媒体的例子,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各种非语言暗示、语调和实时反馈。另一方面,诸如电子邮件或即时消息之类的基于文本的沟通被认为是媒体贫乏的,因为它们缺乏非语言线索和实时互动。
在网络心理学背景下理解媒体丰富性有助于解释网络环境中沟通动态和社会互动的变化。丰富的媒体渠道提供了更高水平的社会在场感,即人们感到存在并与他人联系,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贫乏的媒体渠道可能会导致沟通限制和社会在场感的降低。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研究的是当人们持有相互矛盾的观念、态度或违反其既定价值观的行为时所感受到的不适感。在网络心理学背景下,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个人如何在网络领域解决此类冲突。在网络环境中,个人经常会接触到大量信息和不同的观点,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遇到与自己先前信念相冲突的观点。
当人们遇到与他们先前假设或深信不疑的理念相矛盾的信息时,就会发生认知失调。通过研究认知失调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可以获得洞察力,了解个人如何接收和调和相互矛盾的信息和信念,以及这如何影响他们的网络行为、决策和福祉。
社会学习理论
在网络心理学中,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的是个人如何在网络环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和习得行为、态度和规范。在数字领域,个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榜样,从朋友和家人到名人到网红。他们观察并模仿榜样的行为、想法和信念,从而塑造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利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行为和规范是如何习得和传播的。
网络社区、社交媒体平台和虚拟环境是社会榜样的丰富来源,使个人能够观察和学习他人。积极的结果,如点赞、评论或赞誉,可以奖励特定的行为,并增加其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消极的结果,如社交排斥或批评,可能会阻碍特定行为的习得。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
乔·沃尔瑟于 1992 年首次提出的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理解互联网上人际沟通的尝试。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是为了反对决定论观点,该观点认为面对面沟通优于其他形式的沟通。沃尔瑟意识到,计算机介导的沟通比他最初认为的要复杂得多。他现在正在重新评估他最初的框架,以考虑十年的研究成果。
沃尔瑟的处境并不独特。探讨沟通技术的功用和后果的理论必须持续保持足够的适应性,以纳入新的信息。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互联网的心理体验变化得太快,以至于理论无法以可预测的准确性进行预测,因此他现在将他的框架称为观点而非理论。
结论
此外,网络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借鉴了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模型,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媒体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信念。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呈现理论、媒体丰富性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理论都对网络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研究这些理论,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世界的遭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