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区别


细胞膜作为细胞内部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屏障。所有细胞周围都有一层脂蛋白膜,它只是部分可渗透的。膜蛋白是细胞膜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其选择性渗透性和膜运输。这些蛋白质对生命至关重要,因为细胞需要能够调节其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是膜的基本组成部分,负责将物质运输穿过膜。

什么是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膜蛋白,可以打开形成亲水性孔(通道),并沿浓度梯度方向运输分子。

通道蛋白能够通过膜运输单个分子或几种相似类型的分子。它们具有很高的选择性,直径各不相同,并且由带电基团组成。作为通道起作用的蛋白质穿过整个膜,允许目标分子扩散通过。极性和带电分子可以使用这种运输方式绕过疏水的内膜,否则疏水性内膜会减慢或阻止它们进入细胞。

通道蛋白和被运输的分子都不会受到它们存在的影响。因此化合物可以快速穿过细胞膜。

虽然某些通道蛋白始终处于开放状态,但其他通道蛋白可以响应外部刺激(例如电信号或分子的结合)而打开和关闭。参与电脉冲传递(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中发现了钠、钾和钙离子的封闭通道蛋白。神经细胞中膜的电传导和肌肉收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通道的开放和关闭以及随后细胞内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

这些通道蛋白通过以下因素被打开(激活)或关闭(失活):

  • 电压依赖性通道蛋白——由膜电位的变化激活;

  • 配体依赖性通道蛋白——由与配体介质、激素结合激活;

  • 机械依赖性通道蛋白——由细胞膜的机械变形激活。

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都是通道蛋白的例子。已知的通道蛋白,如水通道蛋白,能够快速地将水运输穿过膜。

什么是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是膜整合转运蛋白,根据被运输物质的性质,可以沿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移动分子。

我们使用以下标准对载体蛋白进行分类:

  • 单向转运体 – 仅携带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

  • 同向转运体 – 将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分子或离子朝同一方向运输;

  • 反向转运体 – 将不同的分子或离子朝相反方向运输。

需要能量才能逆浓度梯度移动化合物。其能量可能来自ATP或周围环境。化学和离子物质可以沿浓度梯度自由移动。

某些蛋白质进行所谓的次级主动运输,它利用协助扩散来推动另一种物质的主动运输。这种运输的能量不是来自ATP,而是来自其他来源。

载体蛋白的功能包括:

  • 通过细胞膜运输大分子(脂质、糖等);

  • 产生离子梯度,从而使

  • 线粒体功能——通过膜的质子运输和由此产生的梯度导致ATP的产生;

  • 神经细胞功能——钠钾梯度是这些细胞的能量来源;

  • 叶绿体功能等。

载体蛋白的例子有:

  • 钠钾泵——利用人体细胞中20-25%的ATP将钠离子和钾离子逆浓度梯度运输到细胞外;

  • 葡萄糖-钠协同转运——间接利用ATP为次级主动运输提供动力;

  • 缬氨霉素——沿浓度梯度携带钾离子。它可以破坏细菌的电化学梯度,用作抗生素。

区别: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下表突出显示了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主要区别:

特征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定义

亲水性孔形成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中,负责沿浓度梯度运输分子。

载体蛋白是膜蛋白,可以沿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运输分子。

运输方向

物质通过通道蛋白“沿通道”运输。

物质可以通过载体蛋白沿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运输机制

通道蛋白创造了对目标分子或离子具有通透性的跨膜孔(通过扩散,无需任何结合)。

载体蛋白通过结合到一侧然后在另一侧释放其货物来穿梭物质穿过膜。

类型

根据激活或失活因素,通道蛋白的许多类型被称为电压依赖性、配体依赖性、机械依赖性等等。

根据被运输分子的性质,作为运输载体的蛋白质可以被分类为单向转运体、同向转运体、反向转运体等等。

能量消耗

沿浓度梯度运输分子和离子不需要进行运输的蛋白质通道的任何额外能量。

为了逆浓度梯度运输分子,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化学和离子物质可以沿浓度梯度自由移动。

例子

水通道蛋白、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等等都是通道蛋白的例子。

钠钾泵、葡萄糖-钠协同转运、缬氨霉素等等都是载体蛋白的例子。

结论

总之,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都是参与跨生物膜运输分子的膜整合蛋白。但是,它们在结构、功能和运输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中形成亲水性孔,并允许小分子的被动扩散,而载体蛋白则与特定分子结合,然后发生构象变化以主动将其运输穿过膜。了解这两种蛋白质之间的区别对于理解跨生物膜的运输过程至关重要。

更新于:2023年3月30日

浏览量1K+

开启你的职业生涯

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