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官知觉现象学
人们认为,超感官知觉根源于信息在潜意识层面或超出意识控制层面的处理方式。研究表明,在心理和生理放松程度加深的状态下,大脑更容易接收来自非物理来源的信息,而当意识大脑积极处理信息时则不然。
![](https://tutorialspoint.com/assets/questions/media/562868-1698911518.jpg)
什么是超感官知觉现象学?
超感官知觉(ESP)是指获得超出常规认知的物理感官范围之外的信息的能力。这种现象以多种方式和体验表现出来。例如,心灵感应,即一个人将思想传递给另一个人;透视,即感知超出正常感官范围的事物;预知,即预测未来事件;以及心灵致动,即用意念影响物质,都是超感官知觉的例子。
ESP 的生理基础仍在争论中,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充分理解这种现象。然而,人们认为这些现象根源于信息在潜意识层面或超出意识控制层面的处理方式。研究表明,当大脑处于心理和生理放松程度加深的状态下,它更容易接收来自非物理来源的信息,而当意识大脑积极处理信息时则不然。
超感官知觉的特征
可以通过以下小标题来理解:
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作为一种超感官知觉(ESP)的形式,涉及个体之间思想或心理意象的直接传递。声称有心灵感应体验的人通常会描述一种接收或“听到”他人思想的感觉。这种现象超越了普通的沟通渠道,暗示着一种深刻的移情连接。心灵感应体验可能表现为对思想的内在感知或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直觉理解。
虽然心灵感应的存在仍然存在争议,并且缺乏一致的科学证据,但那些报告过心灵感应体验的人描述了一种主观现象,即他们在没有常规感官输入的情况下感知到他人的思想或心理内容。
透视
透视,作为一种超感官知觉(ESP)的类型,是指感知远处或隐藏的事物或事件的能力。声称有过透视体验的人描述了鲜明的内心图像或对过去、现在或未来事件的瞥见。这些幻象可以在内心、在脑海中看到,或者是一种强烈的“知道”的感觉。与传统的视觉相比,透视感知被认为绕过了通常的感官渠道。拥有透视能力的个体能够获得有关个人、地点或情况的准确信息,而无需使用直接的感官输入。这些主观体验通常成为人们相信存在心灵现象的基础。
预知
预知是指感知或预测未来事件的能力。有过预知体验的人可能会描述一些后来证明是正确的梦境或直觉洞察力。当他们面对他们认为已经在梦境或幻象中看到过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体验到强烈的预知感或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关于预知的科学证据是模棱两可的,但声称拥有预知能力的人通常会描述一种主观的感觉,即他们能够获取当前时刻无法获得的信息。这些经历可能是非常私人的,导致人们相信他们能够预测未来的事件。
心灵致动
心灵致动,通常称为心灵遥控,是指仅通过意念的力量影响物体或事件的假设能力。声称有过心灵致动体验的人报告了一些现象,例如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移动物体,或用专注的思想影响随机结果。心灵致动现象学是心理意图的主观感知,导致外部世界出现可观察到的影响。
然而,关于心灵致动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不确定的,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其存在。由于缺乏可复制的实验和能够解释此类发现背后的机制的理论框架,因此怀疑论仍然存在。
同步性
同步性是指有意义的巧合或事件,这些事件似乎在更深的层面上相互关联。在 ESP 的背景下遇到同步性的人可能会观察到一系列重要的事件与他们的心灵体验同时发生。这些同步性可以用来验证或确认他们的超感官意识。
例如,如果一个人准确地预料到未来的事件,然后看到一系列相关的巧合,他可能会将这些同步性视为心灵能力的证明。然而,必须谨慎对待同步性,因为它们也可能归因于偶然性、认知偏差或对事件的主观解释。
![](https://tutorialspoint.com/assets/questions/media/562868-1698911535.jpg)
潜意识知觉与 ESP
术语“潜意识知觉”(SP)描述了信息如何在“阈限”或意识意识阈值以下被感知和处理。由于研究表明,不存在固定且易于测量的感官阈值,因此研究这些现象的认知心理学家现在将其称为“前意识处理”或“无意识感知”。此外,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可能希望与早期的潜意识知觉实验区分开来,其中许多实验的方法存在问题。
可能会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说法,例如带有潜意识指令的音频录音可以导致减肥或影响人们的购买习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如此复杂的潜意识信号会影响粗俗的人类行为。但是,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人们可以处理和感知以低于意识感知水平给出的基本信息,例如单个单词或详细的线条图。
超心理学家经常将 SP 与 ESP 进行比较。请参阅 Nash(1986)和 Roney-Dougal(1986)以全面分析这项研究。超心理学和潜意识知觉研究的实验结果发现,在明显的潜意识和超感官刺激的“敏感性”方面存在广泛的个体差异。人们认识到,放松或分散的注意力状态会促进对潜意识刺激的接受性。类似于增强对内部过程、感觉和图像的意识,放松以及被动、非分析的心态支持 ESP。
由于这些相似性,人们假设一旦一个人接收到超感官信息,它就会像潜意识信息一样被处理。也就是说,弱感官信息和超感官信息最初都进入一个称为无意识或前意识的处理阶段。两种类型的信息都可以进入意识,在整个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形式的扭曲和转换。防御是人们对脆弱的感官输入的扭曲和改变进行最多研究的主题。
超感官知觉体验
ESP 的体验在那些声称拥有它的人中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虽然科学界仍然持怀疑态度,但 ESP 的支持者报告了一些典型的 ESP 遭遇。
心灵感应是一种典型的 ESP 体验,它涉及个体之间思想或心理意象的直接传递。声称有过心灵感应体验的人经常报告接收或“听到”他人思想。他们可能会与另一个人形成移情关系,感知他们的情绪或意图。
声称有过透视体验的人经常描述鲜明的内心图像或幻象。他们可能会在内心、在脑海中看到这些图像,或者对事件有强烈的“知道”的感觉,尽管缺乏可见的感官输入。
预知能力的声称者可能会引用后来证明是正确的梦境或直觉洞察力。当个人面对他们认为已经在梦境或幻象中看到过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感到预知或似曾相识的感觉。
仅通过心理意图控制或移动物体或物理系统的能力称为心灵致动。声称有过心灵致动体验的人描述了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移动物体,影响随机事件,或用专注的思想控制电子设备。
这些同步性可以被视为个人心灵能力的验证或确认。他们可能会注意到一系列重要的事件与他们的 ESP 体验同时发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这种现象的信念。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ESP 的体验是主观的,并且在个人之间存在差异。
结论
尽管缺乏具体的科学解释,但研究表明,超感官知觉(ESP)是一种真实的现象,可以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那些声称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描述了几种不同的体验类型,从心灵感应到透视,再到预知和心灵致动。
在某些情况下,同步性也可能出现,为 ESP 体验提供了进一步的验证。需要进一步研究 ESP 的生理基础,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