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森的生态感知理论
吉布森在1979年关于视觉感知的著作中,首先深入研究了生物体所处的环境,而不是更常见的从眼睛解剖结构入手。其理由很简单:吉布森明白,要理解眼睛的解剖结构为何如此,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它进化出来是为了探测哪些特性。经典的解释认为,眼睛的功能就像一台相机,镜头聚焦光线(可能是图像),将其倒置投射到像素化的视网膜上,具有广泛的分辨率范围,并且存在一个明显的盲区。
在将这种质量较差的图像作为视觉感知的基础后,分析转向了现在必要的内部(表征)结构,以丰富图像并使其能够支撑视觉体验丰富的现象学。吉布森首先有效地承认,分析并非从眼睛开始。眼睛的进化是由于选择压力,以允许获取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支持行为并指导行动。
什么是吉布森的生态理论?
这种方法为感知的对象、感知的方式以及感知者提供了创新的理解。感知者首先必须感知,才能以适应性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因此,生态理论假设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准确的。此外,预计人类经常会看到 affordances( affordance 指的是环境中对行为者有用的特性,例如,椅子提供坐的 affordance),而不是以前研究过的离散结构特征。这些 affordances 是通过事件中动态的多模式信息看到的。这是必要的,因为 affordances 通常是复杂的特性,与传统研究范式中感知者提供的静态刺激片段没有直接关系。
吉布森的生态感知方法的主要论点是:
环境是直接感知的,无需使用表征或图像;
感知不受任何记忆、模式或其他认知结构的影响;
信息存在于“世界各地”;
感知是从光学阵列中提取不变量;
感知更像是共振而不是“处理”;
代表动物兴趣和需求的相关特征属于环境中直接观察到的特征;
感知不包括计算;以及
表面可以被视觉感知,无论是否隐藏。
环境的不变量特征
环境不变量特征的概念是吉布森方法的基础。根据吉布森的说法,不变量是“在变化中持续存在的不变”和“阵列中的规律变化”。以下是五个重要的不变量:
光学纹理密度增加 - 当观察者沿着梯度行走时,纹理梯度不会发生变化。由于等量的纹理表示等量的地形,因此这种纹理的一致性有助于定义空间的尺度。它还有助于确定物体的尺寸,因为它们的基础覆盖了相等的纹理单元。
梯度的流动模式 - 当观察者移动时,环境纹理会流动。当一个人笔直向前行走时,梯度会向各个方向移动,除了他们行进的方向,该方向保持不变,因为它位于光流模式的中心。因此,保持光流模式的中心(不变量)集中在目标位置,使人在向实体移动时能够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两个连续视图的共同结构 - 当一个人在周围环境中移动或通过眼球运动扫描它时,在连续时间看到的视图会重叠。即使视觉发生变化,由于这种重叠,人仍然可以将其体验为一个连贯的、连续的整体。
覆盖或揭示的边缘的不中断 - 当观察者的观察点发生变化时,环境中的表面相对于彼此移动。这种运动逐渐破坏了被覆盖(组件消失在视野之外)或揭示的表面,在古代感知文献中被称为运动视差。吉布森认为,覆盖或揭示的表面的不中断定义了它,并且这种不中断是不变量。
Affordances( affordance 指的是环境中对行为者有用的特性)是“动物的环境提供的,它供应或提供的”。例如,一个壁架提供了一个可以坐的地方、呼吸的空气以及饮用和沐浴的水。因此,affordances 是物体对观察者的意义,而这些意义通常不会改变。
吉布森对环境的分析确定了两个关键事实
吉布森对环境的分析确定了两个关键事实:
光的结构而不是光本身是感知的基础。Ganzfeld 实验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观察者如何在完全均匀的光场中暴露于大量光线下,但仍然无法感知任何东西。在暴风雪期间遇到白化的观察者就处于这种情况;存在大量的光能,但没有结构。因此,没有感知到任何东西,通常会导致致命的后果。然而,与表面接触的光具有反映该接触的结构,并且可以传达有关该表面的信息。生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这种结构化光的组成部分,吉布森将其称为光学阵列。
生物体不断在其周围环境中移动。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并非随机的,由于这种运动,我们可以访问不断变化的光学阵列样本。相反,阵列的结构将逐渐发生变化,并且以特定于生物体与导致结构的环境的生态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发生变化。这些世界属性导致这种光流中出现更高阶的关系结构,并且这些特定于创建它们的属性的不变量可以在这类变换中存活下来。通过描述有关 affordances( affordance 指的是环境中对行为者有用的特性)和事件的信息,这些不变量特征使生物体能够直接感知环境的生态重要方面。
结论
一旦其他人提供了证据,吉布森的方法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当前缺乏对他的方法的实验支持,至少部分原因在于问题的复杂性:虽然视觉感知确实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看到刺激,但能够在外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有用的研究则是另一回事。视觉感知系统对其不变量的应用和直接感知事件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