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冲电路扫描电路
- 单结晶体管
- UJT 作为弛豫振荡器
- 脉冲电路 - 同步
- 脉冲电路 - 阻断振荡器
- 脉冲电路采样门
- 脉冲电路 - 采样门
- 单向采样门
- 具有更多输入的单向采样门
- 双向采样门
- 脉冲电路有用资源
- 脉冲电路 - 快速指南
- 脉冲电路 - 有用资源
- 脉冲电路 - 讨论
脉冲电路 - 单结晶体管
单结晶体管是一种只有一个 PN 结但又不是二极管的晶体管。单结晶体管,或简称为UJT,有一个发射极和两个基极,这与普通晶体管不同。这种器件因其负阻特性以及用作弛豫振荡器而闻名。
UJT 的结构
一块高阻抗的 n 型硅被认为形成了基极结构。在两端都引出两个欧姆接触,这两端都是基极。一根铝棒状结构连接到它上面,成为发射极。这个发射极靠近基极 2,离基极 1 稍远。这两者连接形成一个 PN 结。由于存在单个 PN 结,因此该器件被称为单结晶体管。
在棒内存在称为本征电阻的内部电阻,其电阻值取决于棒的掺杂浓度。UJT 的结构和符号如下所示。
在符号中,发射极由倾斜的箭头表示,其余两端表示基极。由于 UJT 被理解为二极管和一些电阻的组合,因此可以使用等效电路图来表示 UJT 的内部结构,以解释 UJT 的工作原理。
UJT 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其等效电路来理解 UJT 的工作原理。施加在发射极上的电压表示为 VE,基极 1 和 2 的内部电阻分别表示为 RB1 和 RB2。内部存在的这两个电阻统称为本征电阻,表示为 RBB。RB1 上的电压可以表示为 V1。用于使电路工作的直流电压为 VBB。
UJT 等效电路如下所示。
最初,当不施加电压时,
$$V_E = 0$$
然后通过 RB2 施加电压 VBB。二极管 D 将处于反向偏置状态。二极管上的电压将为 VB,即发射极二极管的势垒电压。由于施加了 VBB,点 A 处会出现一些电压。因此,总电压将为 VA + VB。
现在,如果发射极电压 VE 增加,电流 IE 将流过二极管 D。此电流使二极管正向偏置。载流子被感应,电阻 RB1 开始减小。因此,RB1 上的电位,即 VB1 也减小。
$$V_{B1} = \left( \frac{R_{B1}}{R_{B1} + R_{B2}} \right )V_{BB}$$
由于 VBB 是恒定的,并且由于通道的掺杂浓度,RB1 减小到其最小值,因此 VB1 也减小。
实际上,内部存在的电阻统称为本征电阻,表示为 RBB。上面提到的电阻可以表示为
$$R_{BB} = R_{B1} + R_{B2}$$
$$\left( \frac{R_{B1}}{R_{BB}} \right ) = \eta$$
符号 η 用于表示施加的总电阻。
因此,VB1 上的电压表示为
$$V_{B1} = \eta V_{BB}$$
发射极电压表示为
$$V_E = V_D + V_{B1}$$
$$V_E = 0.7 + V_{B1}$$
其中 VD 是二极管上的电压。
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其上的电压将为 0.7v。所以这是恒定的,而 VB1 持续减小。因此,VE 持续减小。它减小到一个最小值,可以表示为 VV,称为谷值电压。UJT 接通时的电压是峰值电压,表示为 VP。
UJT 的 V-I 特性
到目前为止讨论的概念可以从下面所示的图表中清楚地理解。
最初,当 VE 为零时,一些反向电流 IE 流过,直到 VE 的值达到以下点
$$V_E = \eta V_{BB}$$
这是曲线与 Y 轴相交的点。
当 VE 达到以下电压时
$$V_E = \eta V_{BB} + V_D$$
此时,二极管正向偏置。
此点的电压称为 VP(峰值电压),此点的电流称为 IP(峰值电流)。到目前为止图中的部分称为截止区,因为 UJT 处于关闭状态。
现在,当 VE 进一步增加时,电阻 RB1 以及电压 V1 也减小,但通过它的电流增加。这是负阻特性,因此该区域称为负阻区。
现在,电压 VE 达到某个点,在此之后进一步增加会导致 RB1 上的电压增加。此点的电压称为 VV(谷值电压),此点的电流称为 IV(谷值电流)。此区域之后称为饱和区。
UJT 的应用
UJT 最主要用作弛豫振荡器。它们也用于相位控制电路。此外,UJT 广泛用于为数字电路提供时钟、各种设备的定时控制、晶闸管的受控触发以及示波器中水平偏转电路的同步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