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者与被观者


根据瑜伽经典著作的作者帕坦伽利所说,瑜伽是使vrittis(投射、转向、运动、波动)平静。结果,观者的真实或根本形式被发现。否则,就会有投射认同。就像柏拉图洞穴里的影子一样,心理vrittis是人们误认为是现实的幻想。

帕坦伽利对观者的观点

帕坦伽利认为,为了发现任何事物的真相,心灵必须完全平静。初始状态是平静的心灵。然而,障碍(kleshas)阻止人们看到真相。这些kleshas是什么以及如何摆脱它们在《瑜伽经》中进行了讨论。帕坦伽利的瑜伽旨在达到平静的心灵并发现自身的本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了解任何事物的真相。玛哈里希·帕坦伽利谈到了心灵的启蒙。他断言,由于纯粹的意识是心灵本身的基础和来源,它总是意识到心灵的活动。

心灵不能同时体验启蒙过程和认知自身,因为它不是自发光的。这是幸运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关于谁在看什么、他们在体验什么、他们在感知什么等等,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想法会造成很大的混乱。他还断言,受观者和被观者(主体和客体)感知影响的心灵领域可以感知一切。

凯瓦尔雅的状态

心灵必须平静下来才能让直接的观察发生,因为心灵在客体和主体之间进行调解是人的本性。当心灵完全安静和警觉时,真正的主体(Purusha)和真正的客体(Prakriti)同时存在于心灵中。当观者和需要被观察的事物同时存在时,观察就会发生,没有扭曲。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不会有比较或判断、误解、关于离体体验的幻想、粗心大意或对过去Purusha的依恋。换句话说,Prakriti没有由感知器官(即心灵、情感和感官)造成的扭曲。唯一存在的就是现在看到的,永恒的现在中活生生的瞬间。这就是凯瓦尔雅状态——不受限制的专注,是观察的独处,而不是观者与被观者分离,正如专家有时在瑜伽中解释的那样。在这种状态下,观者不是通过感官器官观察,而是通过感官器官观察。

观者的层面

帕坦伽利区分了观者的两个重要方面:绝对主体和经验主体,绝对自我和现象自我,或意识和心灵。根据《吠陀瓦塔罗奥义书》,绝对自我是有所有感官特征的人,同时又缺乏所有感官,他知道所有需要知道的事情,但没有人知道他。

与自我不同,心灵需要使用感官来感知,并且可以通过内省将其识别为客体。纯粹的意识是无结构的、直接的,不受变化的影响。它没有内容,没有被有意使用,也没有任何参考。统一的概念贯穿经验主体,经验主体是复杂的、有意的,并且总是在变化,它贯穿所有形式的客观知识以及个人的行为和感受。在尚迦尔和瑜伽的哲学中,似乎只有一个经验主体知道客体(真实或虚假),执行行为(道德或不道德),并体验快乐或痛苦。自我的悖论是,尽管它根据定义是被动的,但它也是经验主体或心灵的力量。绝对的观者使自我的经验成为可能,即使它本身并没有改变;它停留在所有变化之外,只是通过见证变化来使转变成为可能。

这与经验主体形成对比,经验主体经历着持续的变化,给人以积极和创造性的印象。如果没有见证者,什么也不会改变,什么也不会保持不变,没有什么与其他事物不同。重要的是要记住,这种根本的区别需要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都做出。

疗法和观者与被观者

在这个层面,疗法力求治愈特定的二元性,即主体与客体。“主体和客体合二为一的感觉,就像眨眼一样突然,将导致一种深刻的、难以言喻的、无声的理解;通过这种理解,人们将觉醒于真理。”所揭示的真理并非分成“一种状态在看,一种状态被看”,而是现实世界的现实。此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性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二元性以及生与死之间的二元性相崩溃,使人们从梦中觉醒到宇宙意识的永恒和无空间领域。

结论

从瑜伽的角度来看,区分心灵(Chitta)和真正的观者(Purusha)至关重要。Chitta声称知道,但他的知识来自于观察和了解;它是一个客体而不是主体。然而,它可以成为知识的工具。导致所有问题和痛苦的根本错误是观者和被观者,或人和他的感官器官之间的混淆。

阿斯米塔(我是这个,自我主义)源于这种根本的无知,并通过特殊化造成限制。阿斯米塔说:“我是这个”或“我是那个”,但Purusha说:“我就是我”。强烈渴望保持自己的专长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疏离,都源于这种自我主义和自以为是。“知识”建立在这种根本的误认之上,总是带有傲慢、权力欲望或恐惧。

更新于:2023年2月6日

341 次浏览

启动你的职业生涯

完成课程后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