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时代
介绍
吠陀时代是古代印度的一个时期,大致介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之间。这一时期紧随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终结之后。印度河流域文明结束后,印度-雅利安人从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不同的山口迁徙到次大陆。印度-雅利安人开始发展他们的文化和宗教,并开始撰写吠陀经。印度-雅利安人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和动物驯养为生的游牧社会。
为什么吠陀时代被称为史诗时代?
吠陀时代被称为史诗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写成了各种吠陀经和史诗。吠陀来自梵语单词“Ved”,意思是高级知识。在吠陀时代,写成了四部吠陀经。
《梨俱吠陀》 - 这是吠陀时代的第一部吠陀经,包含1028首赞美诗。《梨俱吠陀》包含雅利安人和达萨斯之间的冲突。《梨俱吠陀》将印度描述为一个七河之国,这些河流是:
杰卢姆河
恰纳布河
拉维河
比亚斯河
萨特勒杰河
印度河
萨拉斯瓦蒂河。
《 सामveda》 - 这部吠陀经包含《梨俱吠陀》的精确诗句,但有一些例外。
《夜柔吠陀》 - 这部吠陀经包含祭司和普通人的仪式。
《阿闼婆吠陀》 - 这部吠陀经属于阿闼婆圣人。这部吠陀经包含760首赞美诗,其中一些与《梨俱吠陀》相同。
除了这四部吠陀经外,同一时期还写了两部史诗。
《摩诃婆罗多》 - 这部史诗叙述了库鲁克谢特拉战争中考拉瓦人和潘达瓦人之间斗争的故事。这部史诗还讲述了人生的四个“普鲁沙尔塔”(目标)。考拉瓦人和潘达瓦人是为王国的合法权力而战的一群堂兄弟。堂兄弟之间的仇恨导致潘达瓦人流亡。
《罗摩衍那》 - 这部史诗的作者是瓦尔米基圣人。故事讲述的是科萨拉王国(阿约提亚)的国王罗摩神。罗摩与他的妻子悉多和弟弟拉克什曼在森林中流亡了十四年。悉多被斯里兰卡国王罗婆那绑架。这部史诗讲述了真理如何战胜谬误。真理被罗摩神压制,谬误和罗婆那的傲慢被压制。最终为了拯救悉多,罗摩和拉克什曼与猴子的军队结盟,渡过保卡湾,打败了罗婆那,解救了悉多。
吠陀时代的特点
迁徙到印度的印度-雅利安人在这些时期发展了各种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
以下是吠陀时代的一些特点:
政治
社会最小的单位是家庭,被称为“库拉”。几个家庭的联合被称为村庄或“格拉姆”,由“格拉马尼”领导。一群村庄被称为“维苏”。所有“维苏”的最高权威是部落。
在吠陀时代,发展了许多部落国家,例如雅杜、普鲁、马茨亚等。
社会 - 吠陀时代的社会纯粹是父权制的,妇女被限制在家务劳动、烹饪和照顾孩子。但妇女也享有一些自由,例如写诗和参加政治集会。阿帕拉、洛帕穆德拉和戈萨是吠陀时代的一些杰出女诗人。
经济特点 - 吠陀时代的经济依赖于农业和动物驯养。木工也是另一种职业。但在后吠陀时代,对农业的依赖性增加了,人们开始砍伐森林。铁器的使用也在后吠陀时期有所增加。
早期吠陀时代和后期吠陀时代有什么区别?
区别 | 早期吠陀时期 | 后期 |
---|---|---|
时间 |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 |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 |
地区 | 旁遮普邦和信德省 | 恒河平原 |
神 | 普里特维(大地) 阿格尼(火) 瓦尤(风) 瓦鲁纳(雨) 因陀罗(雷神) |
普拉贾帕蒂(造物主) 维苏(保护者) 鲁德拉(毁灭者) |
瓦尔纳制度 | 基于美德 | 基于出生 |
妇女地位 | 平等机会 | 恶化 |
经济生活 | 游牧 | 耕作 |
除此之外,后吠陀时期的王国比早期吠陀时代的部落王国更大。后吠陀时期将印度划分为三个部分:
阿里亚瓦尔塔-北印度
马德亚德萨-中印度
达克希纳潘塔-南印度
结论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地球上较早的文明之一,于公元前1500年结束,然后印度-雅利安人通过印度西北部的山口来到印度。他们逐渐开始定居在旁遮普邦和印度河地区。印度-雅利安人在这一时期开始发展吠陀经。
梵语也属于印欧语系。此时撰写的第一个吠陀经是《梨俱吠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印度出现了各种部落王国。婆罗门社会等级制度始于此时。最初,瓦尔纳制度处于其原始形式,一个人的职业通常由其表现来决定,但在后吠陀时代,它成为了一种严格的世袭职业。
常见问题
Q1. 瓦尔纳/种姓制度是什么?
答:瓦尔纳制度是社会等级制度,广泛定义在古代文本《摩奴法论》中。在这个制度中,社会分为四个瓦尔纳。这些瓦尔纳是:
婆罗门-祭司阶级。
刹帝利-武士阶级
吠舍-农业和商业阶级
首陀罗-劳动阶级。
所有四个阶级都按照等级顺序排列,最顶层是婆罗门,然后是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Q2.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什么?
答:印度河流域文明是起源于印度河沿岸的古代印度文明。这个文明也被称为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拥有有组织的城市,拥有道路、污水、公共游泳池等基本设施。
据说是哈拉帕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落的原因仍然未知,但存在各种理论。
Q3. 佛教是什么?
答:佛教是起源于今天的尼泊尔和印度比哈尔邦的宗教。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公元前567年。他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获得了启蒙。佛祖在鹿野苑进行了他的第一次说法,并在拘尸那迦逝世。
佛祖去世后,佛教由佛祖的弟子传播。佛教被称为非吠陀宗教,因为它不遵循瓦尔纳制度的理念。
Q4. 根据耆那教,耆那教徒需要遵循的五个戒律是什么?
答:
阿希姆萨(非暴力)
萨提亚(诚实)
阿塞提亚(不偷窃)
阿帕蒂格拉哈(不贪婪)
布拉马查里亚(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