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吠陀文化


简介

晚期吠陀文化始于公元前1000年,持续到公元前600年。在此期间,雅利安人的主要目标是扩张他们的王国。他们也征服了非雅利安人,后者被迫融入他们的社会。这个时代最显著的方面是种姓制度的出现。

图1 − 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500年晚期吠陀时期印度 Avantiputra7, 晚期吠陀文化 (公元前1100-500年), CC BY-SA 3.0

关于晚期吠陀文化

雅利安人踏足萨普塔·森德瓦塔地区,占据了七条河流的土地,分别是:信度河、萨拉斯瓦蒂河、维塔斯塔河、阿斯奇尼河、帕鲁沙尼河、萨图德里河和维帕萨河。

在吠陀时代后期,雅利安人开始将他们的王国扩张到印度东部,直至恒河平原。《萨塔帕塔梵书》详细记录了雅利安人在这一时期的功绩。

这一时期还见证了库鲁和潘查拉等更大王国的兴起。库鲁王国由帕里克希特和贾纳梅贾统治;而潘查拉王国则由著名的国王普拉瓦哈纳·贾伊瓦利统治。

库鲁和潘查拉王国的衰落见证了其他王国如拘萨罗、迦尸和魏德哈的兴起。后期的吠陀文献也指出,印度在这一时期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阿利雅瓦尔塔(北印度)、马德亚德萨(中印度)和达克希纳帕塔(南印度)。

晚期吠陀文化:政治

晚期吠陀文化见证了许多更大王国的建立,例如库鲁和潘查拉。许多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城邦或国家。国王总是由刹帝利出身的人担任。

在晚期吠陀文化之前,国王大多通过选举产生,但这个时代引入了世袭王位制度。举行仪式是为了使国王在百姓中出名并获得拥戴。

人们相信,举行诸如拉贾苏亚(加冕典礼)或阿修伐摩(马祭)之类的仪式,会给国王带来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个时期,民众大会不再具有重要意义,而王权则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萨巴和萨米蒂等议会仍然存在,但其职能发生了变化。妇女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被允许参加萨巴。晚期吠陀时期的国王仍然没有常备军,战时则动员部落军队作战。

晚期吠陀文化:经济

农业是当时普通民众的主要食物来源。当时的耕作方式比较先进。使用木制犁耕地,并为此举行过许多仪式。当时的国王并不具有帝王特权,他们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劳动。

晚期吠陀人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大麦,但也种植水稻和小麦。晚期吠陀文化在工艺美术方面非常丰富。他们是很优秀的铁匠,因此铜、锡、铅、银、青铜和金制品很常见,因为他们自己就能冶炼这些金属。

采石工、珠宝商、占星家和医生是这个文化的常见职业群体。织布也被视为一种职业,但只限于妇女。

晚期吠陀文化:社会结构

这个时代见证了四个种姓的出现。它们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仪式和祭祀的出现使婆罗门越来越突出。

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种姓的地位高于首陀罗。因此,只有较高级别的种姓才能参加乌帕纳亚纳(成年礼)仪式。首陀罗总是受到歧视,被剥夺了许多工作,因此相当贫穷。

图2 − 晚期吠陀时代四个种姓

这个时代的家庭通常遵循父权制度,妇女地位低下。许多吠陀文献中都提到了童婚和萨蒂(殉葬)。四个阿什拉姆(人生四个阶段)在这个时代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它们分别是梵行期(学生)、格里哈斯塔(家务期)、瓦纳普拉斯塔(半退休)和萨尼亚萨(完全隐退)。但最后一个阶段尚未出现。

晚期吠陀文化:宗教

在这个文化中,人们普遍信奉的是创造神普拉贾帕蒂。鲁德拉(动物之神)和毗湿奴(人民的保护者)等次要神灵也在当时被大规模崇拜。根据不同的社会等级或种姓出现不同的神灵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首陀罗开始崇拜普尚,即牛神。偶像崇拜在这个时代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祭祀仪式是当时任何宗教的中心,尽管在这个时代末期,人们强烈反对这种活动。

结论

晚期吠陀文化不仅见证了雅利安人的统治,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社会结构、经济和政治的某些变化。政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王的产生方式从选举变成了世袭。民众大会日渐式微,王权取而代之。在婆罗门的规范下,为了国王的利益而进行的仪式和祭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常见问题

问1:晚期吠陀文化的四个种姓是什么?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答:四个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位于社会顶层,支持刹帝利,后者主要是国王或王子。吠舍负责贸易和商业,而首陀罗则基本上位于社会底层,几乎被视为不可接触者。

问2:晚期吠陀文化中的国王有哪些不同的名称?

答:国王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东部地区,他通常被称为维拉特,而在西部地区,人们则称他为斯瓦拉特。另一方面,南部地区的人们称他为博贾。

问3:在晚期吠陀时期,谁负责收税?

答:这个时代出现了税收制度。主要由桑格里希特里负责,是当时流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新于:2023年12月18日

72 次浏览

启动您的职业生涯

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