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马斯洛:生平及其对心理学贡献


心理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性的本质、行为和动机。一些人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另一些人关注强化,还有一些人关注满足感和本能,还有一些人关注个人成长。每个角度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呈现各自观点的同时,他们也描绘了人类的图景。人类被即时满足所驱动,试图寻求奖励并避免惩罚,并且本质上是痛苦的;这些都是看待人类的不同视角。

亚伯拉罕·马斯洛 (1908−1970)

亚伯拉罕·马斯洛 (1908-1970) 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是卡尔·罗杰斯的当代人,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的奠基人之一。马斯洛将人本主义心理学描述为美国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他认为,心理学过于关注人类的弱点,而对人类的优势关注不足。

马斯洛关注人类更乐观的一面,因为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普遍是善良的。他批评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悲观主义,例如弗洛伊德。他认为,随着个性的成熟,个体内部的创造力会越来越明显。痛苦或神经质的人反映了他们的环境,只有当他们的内在本质被扭曲或受挫时,他们才会使人类变得暴力或具有破坏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马斯洛提出了一种动机理论,在人本主义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该理论首次出现在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 1970)中;他指出,五类人类需求构成了需求层次。

  • 最基本、最强烈的和最迫切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这些包括对食物、饮料、氧气和性的需求;

  • 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安全需求,人们开始寻找安全的地方;

  • 接下来出现的是爱和归属的需求。这包括对归属感的需求,因为人们渴望朋友、爱人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 接下来,出现尊重需求,人们寻求自尊、他人的尊重、地位和成就;

  • 自我实现的需求通常最后出现,只有在所有其他需求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之后才会出现。

Explore our latest online courses and learn new skills at your own pace. Enroll and become a certified expert to boost your career.

匮乏需求与成长需求

从这个五阶段模型中可以区分匮乏需求和成长需求。在需求层次的五个层次中,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被称为成长需求或存在需求(B-needs),而前四个层次有时被称为匮乏需求(D-needs)。

匮乏需求是由匮乏造成的,据说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激励个人。此外,这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时间越长,满足它们的动机就越大。例如,人们在不吃东西的时间越长,就会变得越饿。

马斯洛指出,人们必须首先满足低层次的匮乏需求,然后才能满足高层次的成长需求。然而,他后来澄清说,需求的满足并非基于“全有或全无”的原则,承认他之前的言论可能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印象,即一个需求必须100%得到满足才能出现下一个需求”。当一个匮乏需求“或多或少”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消失,我们的努力就会习惯性地转向满足下一组需求。这些就成为了我们最显著的需求。

相反,成长需求仍然存在,甚至在得到满足后可能会加剧。成长需求来自于对个人成长的渴望,而不是来自匮乏感。一旦这些成长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人们就可能达到已知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能力和动机沿着层次结构攀登到自我实现的水平。

不幸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进步往往会停滞不前。由于诸如离婚和失业之类的生活事件,一个人在层次结构中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并非每个人都会沿着直线前进,而是可能会在各种需求之间来回切换。

自我实现者

马斯洛认识一些在他看来已经达到自我实现的人:亚伯拉罕·林肯、托马斯·杰斐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埃莉诺·罗斯福。在研究他们时,他发现了一些独特的特征,例如现实的取向;接纳自己和他人;表达的 spontan-eity;以问题为中心的态度而非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独立性;与人类的认同;情感的深度;民主的价值观;哲学式的幽默感而非尖刻的幽默感;超越环境;以及创造力。

扩展需求层次

马斯洛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他的五阶段模型扩展到包括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后来又包括超越需求。

  • 大多数人都好奇,想了解更多,并喜欢解决谜题。马斯洛将这些需求称为认知需求。当认知需求受到阻碍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就会受到威胁,因为五个趋向性需求中的每一个都必须得到满足才能感到满足。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如何获得食物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通过学习如何建造住所来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通过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来满足他们的爱需求,通过学习如何培养一定程度的自信来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并通过利用他们所有的认知潜能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 虽然审美需求不像趋向性需求那样是普遍存在的,但至少在所有文化中,似乎都有一些人被对美丽和审美愉悦体验的渴望所驱动。从穴居人开始,到今天,一些人创造艺术就是为了创造艺术。

  • 超越自我价值观驱使着人们;也就是说,个人被超越所驱动。这些包括神秘的体验和与自然、性体验、服务他人、审美体验、科学追求、宗教信仰等等的某些体验。

元需求

马斯洛通过强调自我实现者的特殊驱动力需求——B-needs——即所谓的元需求,提出了另一种解决自我实现问题的方法。

元需求可以理解为“最高层次的需求”,主要是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被激活。它们构成了自我实现的目标以及对审美、创造力和知识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 真理与谎言;

  • 善与恶;

  • 美与丑或庸俗;

  • 统一、整体和对立面的超越,与随意性或被迫的选择;

  • 活力与死寂或生活的机械化;

  • 独特性与千篇一律;

  • 完美与必然性,与粗心、不一致或偶然性;

  • 完整与不完整;

  • 正义与秩序与不公正与无法无天;

  • 简洁与不必要的复杂性;

  • 丰富与环境贫乏;

  • 毫不费力与训练;

  • 趣味性与严峻、缺乏幽默感的苦差事;

  • 自给自足与依赖;

  • 有意义与无意义。

马斯洛认为,世界上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很少有人真正致力于这些价值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坏人,而是因为他们甚至没有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

元病理

当一个人无法满足他们的元需求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模糊的挫败感或不满;这种状态被称为元病理。当被迫在没有这些价值观的情况下生活时,自我实现者出现抑郁、绝望、厌恶、疏离和一定程度的犬儒主义的可能性就变得显而易见。元病理的清单与元需求的清单一样长。

结论

马斯洛看到了人类巨大的潜力和力量。他相信,他试图定义自我实现个体的尝试最终将导致人类潜能更高层次的典型特征、问题、病理甚至治疗的“元素周期表”。

更新于:2023年11月7日

浏览量:38

启动你的职业生涯

通过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