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心理学差异


区分这两种心理学,仅仅简单地比较印度人和西方人的行为差异是不够的。没有必要将印度人归类为内向者或集体主义者,认为他们有强烈的依赖需求和低成就欲等等。跨文化研究多年来一直主要集中在识别这种来源和表面特征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们之间,而不仅仅是在印度文化中。

西方心理学与印度心理学

印度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是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两种不同方法。尽管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其文化、哲学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它们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键差异在于对自我的看法以及自我与世界其他部分的联系方式。西方文化被称为个人主义文化,而印度文化则是一种整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将自我或“我”视为宇宙的中心,并将其他一切视为该实体的延伸。整体主义文化将自我视为一个集体的一部分,在其中它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自我

西方心理学认为自我与外部世界是分离的。相比之下,印度心理学认为自我与宇宙相互关联,并最终与神性合一。西方心理学传统上关注个体自我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我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个体特征,如人格特质、信念和情绪,定义了自我。西方心理学也关注构成自我的认知过程,如感知、记忆和推理。另一方面,印度心理学认为自我与宇宙相互关联,并最终与神性合一。自我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度心理学强调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自我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这一理念。自我不是由其特征定义的,而是由其与神性的联系定义的。

西方心理学 印度心理学
自我与宇宙分离 自我与宇宙相互关联
意识作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意识作为终极现实和自我的目标
自我实现作为实现自身潜能 自我实现作为认识自身真实本质和终极现实的过程

意识

意识的概念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西方心理学和印度心理学中,其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西方心理学关注意识思维及其功能,而印度心理学则强调潜意识和终极现实。在西方心理学中,意识通常被定义为对自身周围环境、思想和感受的感知。

它被视为最高水平的心理功能,并且与自我的概念密切相关。西方心理学传统上一直专注于研究意识的不同方面,如感知、记忆、注意力和推理。另一方面,印度心理学认为意识是终极现实和自我的终极目标。根据印度心理学,意识不仅限于个体自我,而是宇宙的基本现实。印度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认识意识的真实本质,即终极现实或梵天。这种认识导致自我实现并从生与死的循环中解脱出来。

精神障碍的概念化

对精神障碍的理解在西方心理学和印度心理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方心理学倾向于关注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和心理原因,治疗通常基于药物和治疗。另一方面,印度心理学更加强调导致精神障碍的精神和文化因素,治疗通常包括瑜伽和冥想等精神实践。

西方心理学认为精神障碍是生物学、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结果。根据这种观点,精神障碍是由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因素引起的,例如童年经历、创伤和压力。西方心理学已经开发出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断类别和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和药物治疗。

另一方面,印度心理学认为精神障碍是个人精神和文化因素失衡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精神障碍是由缺乏与神性的联系以及个人精神和文化因素失衡造成的。印度心理学强调精神实践(如瑜伽和冥想)的重要性,这些实践旨在将个体自我与神性联系起来以治疗精神障碍。印度心理学还强调文化和精神因素(如家庭、社区和传统)在理解和治疗精神障碍中的重要性。

自我实现与差异

自我实现的概念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方面,在印度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中,对自我实现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西方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实现自身潜能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印度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认识自身真实本质和终极现实。在西方心理学中,自我实现通常与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作品相关联,他提出了自我实现作为人类动机的最高层次的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实现自身潜能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包括认识自己的才能和能力,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以及在生活中获得意义和目标感。另一方面,印度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认识自身真实本质和终极现实。根据印度心理学,自我的最终目标是认识其真实本质,即终极现实或梵天。这种认识导致自我实现并从生与死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印度心理学强调精神实践(如瑜伽和冥想)在实现自我实现中的重要性。

人性

传统认为,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或先天需求,例如食物、安全、性欲和睡眠。然而,人们可以征服或升华他们的基本需求、情绪、激情和欲望。他/她可以实现并发展惊人的能力,使他/她成为一个超人,可以被称为神或上帝。

这些人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并感受到与宇宙的联系。这使他们能够获得关于他们的同类、动物以及地球上遥远地方甚至平行宇宙(loka)中发生的事情的知识。因此,他们是全能的、无所不在的和无所不知的。

生死

生与死的循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生物都经历这个循环。人类会再次经历这些循环,而肉体死亡并不是生命能量(jiva)的终结。它可能会继续它的旅程,并最终以一个全新的身体回到地球,可能是立即或经过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业力是人一生中行为结果的积累,导致特定的倾向、印象和习惯模式。

维持生与死循环的力量是许多生命积累的业力。业力是我们行为背后的主要驱动力。然而,人们可以在特定的生命阶段主动决定停止这个过程。它被称为解脱或解放。这些被解放的人被尊为神圣之人,可以自由地返回这个世界并帮助他人获得解放。由于人类在受达尔文进化论启发的西方心理学中被视为高级猿类,因此没有考虑到人类持续的进化潜力。

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观——Purushārtha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四种人生目标。我们与其他动物共有的对食物、休息、安全和性的生物学需求并不是这些需求。相反,它们是purushrtha,是人类有意决定值得追求的东西。达摩、阿特哈、羯磨和解脱是这四种。它们暗示着渴望从生与死的循环中解脱出来,过着道德的生活,积累财富,以及实现欲望。在这里,“Kama”这个词并不像通常理解的那样表示“性欲”。我们其他的心理需求也提到了。

这四个目标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人类存在的终极、崇高或完美目的,是最终且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它被称为parama purushrtha(至高无上的追求)。这个目标是让人类满足他们获取金钱和满足心理需求的需要。人们首先应该在特定规则、伦理和价值观,即达摩(Dharma)的指导下寻求这些需求。因此,在达摩的范围内,人们预计会努力追求其他目标。所以,达摩是人生的首要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达摩和解脱(Moksha)就像两股相反的力量,一股从后面推动,另一股从前面拉动。

我们应该提到,解脱在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被强调为最终的人生目标。我们看到这种从生死轮回中解脱的信念,在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中被普遍持有,并且被积极地支持为崇高的生活目标。从古代到现代,我们国家无数的先知、圣人和智者都强调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其他三个目标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被提出并寻求,我们也找不到解脱。

死后生命、重生和轮回的概念在西方社会不像在我们社会那样普遍。这是西方心理学和我们所说的印度心理学之间的关键区别。然而,它们仍然存在于西方文明中。此类事件被经历和报道,第一个超心理学研究会在英国成立,以调查这些事件。这就是为什么超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子领域仍然有必要。

然而,在过去的50年中,整个西方世界都出现了精神寻求的复兴。许多人报告看到了这样的事情。“意识状态改变”的研究数量迅速增加。因此,意识的研究目前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西方专家发现,许多与吠陀(Vaidka)和非吠陀(a-Vaidka)达尔纳(darana)相关的文本和论文中都充满了关于意识和心灵本质的论证。一位研究人员称它们为“意识学科”。

结论

印度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是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不同方法。它们在对自我的本质、心理障碍的起因和治疗、意识的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异。西方心理学倾向于关注个体自我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而印度心理学则强调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体验的精神方面。

更新于: 2023年2月3日

9K+ 浏览量

开启你的 职业生涯

通过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