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本质、状态与功能
一切围绕着我们的心智展开;它以多种方式运作,使得简单地解释每个要素变得很麻烦。几乎所有印度哲学传统都将心智(manas)视为用于获取知识的内部感觉器官(Antahkarana)。因此,有理由认为,印度关于心智作为工具的理念缺乏意识。人们认为,意识在本体论上与心智具有自主的地位。
然而,本文的重点并非探讨印度心智理念的理论方面。因此,所有内部意识状态都被称为具有“心智”,从现在起,“心智”和“意识”这两个术语将可以互换使用。
引言
圣人帕坦伽利以简洁的方式构建了瑜伽。它被命名为瑜伽经汇编。它阐述了人类心智的本质和运作,考察了心智不稳定的起因因素,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它阐明了如何实现与能量或至高意识的宇宙统一。
根据瑜伽经,心智有四种能力:manas、buddhi、ahamkara 和 chitta。我们称之为 Antahkarana。
Manas(心智)
它产生 Vikalp(如果这个不起作用会怎样?)和 Sankalp(我将完成这个)。低级心智或 manas 收集感官刺激,其视角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声音、触觉、视觉、味道和气味的方式为这种感觉运动心智提供数据。可以假设,另一个实体控制着所有这些感官。
Buddhi
Buddhi 或智力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洞察力做出决策。一旦 ahamkara 将感官知觉与“我”性联系起来并将其与“我”性相关联,智力或 buddhi 就会做出判断。“内部武器”(Antahkarana)包括 manas、ahamkara 和 buddhi。
Ahamkara
:所有感觉、记忆和思想都围绕着自我或 ahamkara 组织。称为 ahamkara 的“我”性感觉将观察与个性化的中心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个人”体验。
Citta
意识产生各种反应的潮起潮落。Citta 是大脑的记忆存储库,这些记忆支持其余心智的功能。然而,Citta 不仅仅是一个休眠的仓库。新鲜知觉的排列引发原始或先天驱动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情绪状态。
心智的动态状态
我们心智的状态包括以下列出的状态
Kshipt − 当观察世界时,我们的心智经常会被某些感兴趣的事物所转移。Kshipt 就是这样一种完全外向的心智(字面意思 - 被抛出)。
Vikshipt − 有时,通过努力,我们的心智或意识会转向内在,然后再回到外界。因此,在 Vikshipt 状态下,我们的心智会发生振荡。
Moodha − 当我们的意识似乎不发挥作用,我们没有保持警惕时,就被称为 moodha。处于 moodha 状态的人是精神错乱、无意识或正在发作。
Ekagra − 瑜伽教导我们一次专注于一件特定的事物。这里使用 Ekagra 作为意识状态,这对于日常任务和更高目标特别有益。保持心智 Ekagra 是一项重大成就。要达到这种心智状态,请练习瑜伽。
相对稳定的心智状态
除了不断变化的心智状态外,还有一些相当一致且可预测的意识状态。
Jagriti − 完全的意识和良心(Vivek)。
Swapna − 一个梦想领域,一些人在其中进行愿望实现的探索。
Sushupti − 深度睡眠,没有梦境。
Tureeya − 这是深刻的冥想状态,人们在其中失去所有时间和地点感。假设一个人坐下来冥想并达到 Tureeya 的意识水平。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意识与神圣或全局意识合二为一。
心智的本质
生命能量调节着意识的状态。身体的焦点是这种能量在其最高水平上聚焦的地方。坦陀罗中详细描述了不到十个主要的焦点,称为脉轮。有些人指出,这个系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因为阿闼婆吠陀将身体描绘成具有八个轮子和九个门(astachakra navadvara devanam puryodhya)。它们位于对应于不同脊髓位置的不同大脑区域。最低的一个位于脊柱底部(Muladhara 脉轮)。下一个脉轮位于生殖器官,再高一点(svadhisthana 脉轮)。
第三个脉轮,Manipura 脉轮,位于太阳神经丛附近。Anahata 脉轮位于胸部。第五个位置,visuddhi 脉轮,位于喉咙。ajna 脉轮位于两眉之间。Sahasrara 脉轮位于头顶。适当的脉轮刺激可能会导致大脑产生特定的连接,从而促进自我的“我”性知觉。换句话说,脉轮是大脑中基本的焦点位置,有助于解释认知过程是如何运作的。
规范分类
如果假设心理范畴源于对幻影图像的识别,那么心理类别是如何与单个“代理”联系起来的,以及心智如何利用这些幽灵分类来确定现实的本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 Śaivism 和 Vaiṣṇavism 范式中创建的。例如,Śaivism 分类基于 25 个 Samkhya 范畴,而 Samkhya 认为非物质存在是自存的。
例如,物质元素(bhuta)包括土、水、火、气和以太。它们与五种微妙物质(tanmatra)相对应,五种微妙物质以香气、味道、形状、触觉和声音为象征;五种与行动相关的器官(karmendriya),即繁殖、流出、运动、抓取和发声;五种感觉器官(jnanendriya),它们与香气、味道、视觉、触觉和听觉相关联;内部装置(Antahkarana),它由心智、自我和智力组成:Prakriti 和 Purusa。这些类别定义了物质领域的结构,以及有意识的生物及其大脑的结构。Śaivism 列出了更多与意识相关的类别,但这篇文章将不会介绍它们。
也可以将吠陀关于意识的观念解释为暗示着一个进化过程。根据这个进化论,高等物种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人们认为,自然界被驱使发展成更大的形式。Samkhya 理论清楚地概述了从无生命物体到越来越复杂的生命的演变过程。这在神话中以毗湿奴从鱼、乌龟、野猪、人狮和矮人进一步升华为人类形象为象征。
结论
心智是人体中一个相对复杂的部分,隐藏着关于其功能和运作方式的各种秘密,以及它如何维持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然而,古代印度思想家在我们经典著作中储存了大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