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定义和含义
多年来,战俘或其他类似囚犯被提前释放的情况一直存在,其释放时间早于原判决中确定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囚犯可以合法释放回家,这在法律上定义了“假释”一词。但这种释放是有条件的,并且在假释官的监督之下。
假释究竟定义了什么?
假释,也称为有期释放,是对服刑的已判罪人员的一种监督释放形式。它允许服刑人员在社会上服完剩余刑期,但在假释官的监督下。假释的条件是服刑人员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例如定期向假释官报告、找到合法的工作以及避免任何犯罪活动。换句话说,他或她将成为一个守法和负责任的公民。如果此人违反假释条款,他或她可能会被送回监狱服完剩余刑期。
字面意思
“假释”(parole)一词源于法语单词“parole”,意思是“言语”、“说话”以及“承诺”。在刑事司法领域,“假释”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已判罪人员有条件地从监狱释放,条件是他们承诺或保证在社会上遵守某些规章制度。同样,“假释”也指被释放的囚犯与负责其监督的国家或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议。
历史背景
在特定理由下有条件释放囚犯的做法历史悠久,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假释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对囚犯给予宽大处理或赦免的方式,通常是因为良好的行为,并且它在整个历史时期都以各种形式被使用。
在现代,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假释制度化了,成为一种释放囚犯的制度。然而,实施假释的原因之一是监狱人口增加,管理起来越来越困难。在美国,假释被普遍用作减少监狱过度拥挤和为囚犯提供在监督下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的一种方式。
此外,亚历山大·马科诺奇(Alexander Maconochie),一位苏格兰地理学家和皇家海军上尉,引入了现代假释理念。1840年,他被任命为澳大利亚诺福克岛英国流放地总监,在那里他制定了一个关于囚犯提前但有条件释放的计划。
印度假释条例
最初,1894年的《监狱法》和1900年的《囚犯法》处理了印度的假释问题。然而,独立后,假释成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随着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法,每个邦都有自己的立法来接受假释申请。
此外,印度政府内政部于2010年发布的《假释/准假条例》为假释和准假(暂时和有条件地释放出狱)的授予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条例的主要要点包括:
资格
该条例规定了假释和准假的资格,重点是必须服刑的最低刑期、良好行为以及犯罪的性质。这里提到的最低服刑期为一年,不包括减刑的任何期间。
申请流程
该条例还规定了提交假释和准假申请的程序,包括需要提供的信息和需要提交的文件。
关于假释/准假的决定
该条例还就决策过程提供了指导,包括监狱当局、假释委员会和州政府的作用。
释放条件
该条例还规定了假释或准假期间囚犯必须遵守的某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定期向假释官报告、行动限制以及当局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撤销假释/准假
该条例还就可能撤销假释或准假的环境提供了指导。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囚犯违反释放条件或从事犯罪活动,则其释放将被撤销。
2010年《假释/准假条例》代表着标准化流程的努力,旨在简化假释和准假的授予流程,确保其透明、一致和公平,并保护公共安全。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囚犯提供了改过自新和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假释背后的目的
《查兰吉特·拉尔诉德里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例。在本案中,法院在观察假释背后的目的时认为,“必须允许囚犯至少呼吸一段时间新鲜空气,前提是他们在整个监禁期间保持良好行为,并表现出想改过自新,成为好公民的意愿。当他们在监狱服刑时,必须公平考虑这些囚犯的救赎和改造,以造福社会。
此外,《布迪诉拉贾斯坦邦》一案阐明了假释背后的目的,认为假释主要服务于三个目的:
假释可以作为激励囚犯改变其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动力。
目的是确保囚犯的家庭关系尽可能完整。
假释可以帮助罪犯逐渐融入社会并适应。
在《巴布·辛格等人诉北方邦》一案中,法院表示,“在其他囚犯严酷而冷酷的陪伴下,无情的隔离会导致一系列不可言喻的恶习,因此,人性化的假释期间是我们制度富有同情心的宪政主义的重要方面。”
拒绝假释
虽然假释理念背后的根本目的是标准化假释的合法性,并且基于良好行为,必须给予一个人开始新生活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它确实规定了一些可以拒绝假释的情况。同样,主要基于以下理由可以拒绝假释:
被判罪者被发现违反监狱纪律或被发现犯有危害国家的罪行(在狱中没有行为改变)。
假释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或威胁的罪犯。
除此之外,在以下情况下,通常不给予假释,除非主管部门认为存在批准假释的特殊情况:
如果囚犯因强奸后杀人而被判罪;
如果囚犯因谋杀和强奸儿童而被判罪;
如果囚犯因多起谋杀而被判罪。
曾出现一些假释被滥用的案例,因此,在滥用假释的情况下也规定了处罚。根据立法,罪犯可能面临长达两年的监禁。
释放期限
假释释放期限通常不超过一个月;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通常,政府根据给定假释申请中提到的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释放期限。
结论
虽然假释条款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概念,因为它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假释的使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有效的改造和减少累犯率的方式,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过于宽松,可能会危及社会安全。其次,该条款经常被滥用,一些有权势和富有的罪犯会利用它。
尽管存在这些缺点,假释仍然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续被用作在确保公共安全的同时为囚犯提供第二次机会的一种方式。
常见问题
Q1. 印度有多少种假释?
A1. 印度主要有以下两种假释:
普通假释 - 这是对已服刑相当一部分刑期的囚犯的有条件和监督释放形式。允许囚犯在特定时间段内离开监狱,通常是为了特定目的,例如参加家庭紧急情况或进行医疗治疗。
紧急假释 - 这也是囚犯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家庭危机或医疗紧急情况)暂时释放出狱的一种形式。紧急假释通常只批准很短的时间,因此囚犯需要在紧急情况结束后返回监狱。
Q2. 美国有多少种假释?
A2. 美国主要的假释类型如下:
假释提前释放 − 这是一种假释形式,授予已服刑相当一部分刑期的囚犯,并在某些特定理由下,在刑期结束前获释。
强制假释 − 这是一种特殊的假释类型,对某些犯有特定罪行的囚犯强制执行。
酌情假释 − 是否批准这种假释由假释委员会自行决定,主要取决于囚犯的行为和他们对公共安全的风险。
医疗假释 − 这种假释授予患有监狱无法充分治疗的紧急医疗状况的囚犯。
外出工作假释 − 这是另一种特殊的假释类型,允许囚犯在服刑期间在监狱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