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的奥古斯丁
简介
神学家和哲学家圣奥古斯丁,通常被称为希波的奥古斯丁,是柏柏尔人后裔,曾担任努米底亚希波雷吉乌斯的主教(罗马北非)。由于他的著作对西方哲学和基督教在教父时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他被认为是拉丁教会最重要的教父之一。
他于8月28日去世,这一天被纪念为他的纪念日。由于他对救赎和神恩的信仰,许多新教徒,特别是加尔文主义者和路德教徒,将他视为新教改革的神学先驱之一。
希波的奥古斯丁
用奥古斯丁同时代人杰罗姆和特图良的话来说,他“重新确立了古老的信仰”。他最初被各种摩尼教信仰所吸引,后来转向了希腊化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
在386年成为基督徒并受洗后,奥古斯丁发展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和神学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接受各种意见和观点。
当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奥古斯丁对教会的设想是一个与物质之城分离的精神之城——上帝之城。尽管有一些说法与之相反,但他仍然被尊为圣人,许多东正教教父,最著名的是格列高利·帕拉马斯,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俄罗斯和希腊东正教教会在6月15日庆祝他的节日。
早年生活
他的早年生活可以概括如下:
奥古斯丁于354年出生在罗马努米底亚省(今阿尔及利亚苏克阿赫拉斯)的塔加斯特自治市。
多亏了他的同胞罗马努斯的大方资助,奥古斯丁在17岁时完成了在迦太基的学业。
奥古斯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敏锐的求知欲,但他从未掌握希腊语。
皈依
在386年8月下旬,31岁的奥古斯丁在得知庞蒂西亚努斯和他的朋友们第一次阅读了沙漠的安东尼之后,决定成为一名基督徒。
他因谴责他以前信奉的摩尼教和布道而闻名(据信有超过350篇被记录在案的布道是真实的)。
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发表了6000到10000篇布道,但只有大约500篇仍然保存下来。
希波主教
他被称为“希波的奥古斯丁”,因为他于395年被任命为希波的辅理主教,并在不久之后被提升为正式主教。
他还将他所有的财产捐赠给了塔加斯特教堂。为了服务于他教区中形形色色的成员,他会选择教堂每周诵读的经文。
奥古斯丁非常努力地将希波人争取到基督教中。离开修道院后,他住在主教府,但他仍然保持着他的修道院生活方式。
原罪
基督教认为,人类天生就继承了一种需要重生并倾向于邪恶行为的堕落本性,这就是原罪。
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要么骄傲先出现,然后是不服从上帝的愚蠢行为,要么骄傲先出现。如果撒旦没有将“罪恶的根源”植入他们的感官,他们就不会屈服于傲慢和愚蠢。
情欲或性欲对人的知识、意志和情感以及他们的欲望,特别是性欲,是有害的。
多纳图斯派
被称为多纳图斯派的基督教教派在四到六世纪之间分裂了迦太基地区的教会。
希波的奥古斯丁亲历的多纳图斯运动持续到七到九世纪的穆斯林征服时期才最终消亡。
多纳图斯派不承认那些在迫害期间顺从的祭司和主教的圣礼或精神权威。
蛮族入侵与上帝之城
公元五世纪,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不断袭击罗马帝国。公元410年阿拉里克一世洗劫罗马的悲剧导致任何剩下的非基督徒都责怪基督徒激怒了众神。
为了回应这些批评者,奥古斯丁写了他的第二部重要著作,《上帝之城驳异教徒》(公元413-426年)。
这本书描绘了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斗争作为人类历史的中心主题。“上帝之城”,一个新的耶路撒冷,是那些献身于上帝永恒真理和所有信徒最终天国的人的家园。
正义战争理论
正义战争理论是军事伦理学的一个教义,军事当局、神学家、伦理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在研究它。它通常被称为一种习俗。
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基督教和平主义应该是一种智力和个人信念。但是,当存在一种严重的非正义行为,只有通过暴力才能纠正时,保持非暴力将是邪恶的。
他认为,从本质上讲,追求和平必须使人有机会斗争以确保其长期生存。为了恢复和平,这样的战争不能是预防性的,而应该是防御性的。
结论
奥古斯丁教会我们,因为人类中的每个人都犯罪并背叛了上帝,所以没有人能够靠自己得救。那些见过基督的人知道,他们必须完全信靠他,而不能依靠他们的技能、特性或遗传来获得救赎。
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为了像上帝一样在永恒中变得公义、智慧和圣洁,人必须努力在地球上提升美德、智慧和爱,同时将堕落的理智和反抗的意志交给上帝完美的仁爱。
常见问题
Q1. 奥古斯丁对上帝有什么看法?
A1. 奥古斯丁从信仰的角度来说,基本上认为,由于上帝是公平公正的,所以他目前不可能是邪恶的根源。如果你知道或认为上帝是好的——相信其他说法是不正确的——那么他不会造成伤害,那么这个说法就是正确的。上帝是一切创造的源头,一切美好的存在都是来自他的。
Q2. 奥古斯丁痴迷于什么?
A2. 由于奥古斯丁在四世纪似乎是一个非常大的罪人,罪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崇拜这位圣人。根据他的著名杰作《上帝之城》,他沉迷于性。
Q3. 奥古斯丁对邪恶有什么论点?
A3. 在关于信仰、希望和爱的著作《恩赐论》中,奥古斯丁将邪恶定义为“善的匮乏”。因此,邪恶不是像善一样存在,而是被定义为善的缺失。善的存在并不需要邪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