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I CMMI® 教程
- CMMI - 首页
- CMMI - 概述
- CMMI - 模型
- CMMI - 表示法
- CMMI - 成熟度等级
- CMMI - 能力等级
- CMMI - 流程域
- CMMI - 评估
- CMMI - 主要参与者
- CMMI - 总结
- CMMI 术语
- CMMI - 词汇表
- CMMI - 首字母缩写
- CMMI 有用资源
- CMMI - 快速指南
- CMMI - 资源
CMMI - 关键流程域
流程域是某个领域中一组相关的实践的集合,当这些实践共同实施时,可以满足一组目标,这些目标被认为对于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改进非常重要。所有 CMMI 流程域都同时适用于连续表示法和阶段式表示法。
连续表示法使组织能够通过选择最能使组织及其业务目标受益的流程域或一组相互关联的流程域来选择其流程改进工作的重点。尽管由于流程域之间的依赖性,组织在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但组织在其选择方面仍享有相当大的自由。
选择流程域后,还必须选择希望改进与这些流程域相关的流程的程度(即,选择适当的能力等级)。能力等级以及通用目标和实践支持改进各个流程域中的流程。
相反,您会发现阶段式表示法鼓励您始终在所属成熟度等级的上下文中查看流程域。流程域按成熟度等级组织,以强化这一概念。使用流程域时,使用的是整个流程域,即所有目标和所有实践。
无论 CMMI 流程域 (PA) 的定义级别如何,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类别,以便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流程管理
项目管理
工程
支持
每个流程域都由一组目标和实践定义。目标和实践分为两类:
通用目标和实践 - 它们是每个流程域的一部分。
特定目标和实践 - 它们特定于给定的流程域。
当公司的流程涵盖该流程域的所有通用和特定目标和实践时,该流程域即得到满足。
通用目标和实践
通用目标和实践是每个流程域的一部分。
符号 - GG -> 通用目标 GP -> 通用实践
GG 1 实现特定目标
GP 1.1 执行特定实践
GG 2 建立受控流程
GP 2.1 制定组织政策
GP 2.2 流程规划
GP 2.3 提供资源
GP 2.4 分配责任
GP 2.5 培训人员
GP 2.6 配置管理
GP 2.7 识别和参与相关利益者
GP 2.8 监控和控制流程
GP 2.9 客观评估遵守情况
GP 2.10 与高级管理层审查状态
GG 3 建立定义的流程
GP 3.1 建立定义的流程
GP 3.2 收集改进信息
GG 4 建立定量管理的流程
GP 4.1 为流程建立定量目标
GP 4.2 稳定子流程性能
GG 5 建立优化流程
GP 5.1 确保持续流程改进
GP 5.2 纠正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用特征
通用特征是表明关键流程域的实施和制度化是否有效、可重复和持久的属性。五个通用特征如下:
执行承诺 - 执行承诺描述了组织必须采取的行动,以确保流程的建立和持续。执行承诺通常涉及制定组织政策和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支持。
执行能力 - 执行能力描述了项目或组织中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才能胜任地实施软件流程。执行能力通常涉及资源、组织结构和培训。
执行活动 - 执行活动描述了实施关键流程域所需的职责和程序。执行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计划和程序、执行工作、跟踪工作以及根据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测量和分析 - 测量和分析描述了测量流程和分析测量的必要性。测量和分析通常包括可以用来确定执行活动的状况和有效性的测量的示例。
验证实施 - 验证实施描述了确保活动符合已建立流程的步骤。验证通常包括管理层和软件质量保证的审查和审核。
“执行活动”通用特征中的实践描述了为建立流程能力而必须实施的内容。其他实践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组织能够将“执行活动”通用特征中描述的实践制度化的基础。
详细的流程域
CMMI 包含 22 个流程域,指出了公司流程应涵盖的产品开发各个方面。
因果分析和解决
它是成熟度等级 5 的支持流程域。
目的
因果分析和解决 (CAR) 的目的是识别缺陷和其他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它们在将来发生。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确定缺陷的原因
SP 1.1 选择用于分析的缺陷数据
SP 1.2 分析原因
SG 2 解决缺陷的原因
SP 2.1 实施行动建议
SP 2.2 评估更改的效果
SP 2.3 记录数据
配置管理
它是成熟度等级 2 的支持流程域。
目的
配置管理 (CM) 的目的是使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核算和配置审核来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建立基线
SP 1.1 识别配置项
SP 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SP 1.3 创建或发布基线
SG 2 跟踪和控制更改
SP 2.1 跟踪变更请求
SP 2.2 控制配置项
SG 3 建立完整性
SP 3.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SP 3.2 执行配置审核
决策分析和解决
它是成熟度等级 3 的支持流程域。
目的
决策分析和解决 (DAR) 的目的是使用正式的评估流程来分析可能的决策,该流程根据既定标准评估已识别的备选方案。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评估备选方案
SP 1.1 建立决策分析指南
SP 1.2 建立评估标准
SP 1.3 识别替代解决方案
SP 1.4 选择评估方法
SP 1.5 评估备选方案
SP 1.6 选择解决方案
集成项目管理 + IPPD
它是成熟度等级 3 的项目管理流程域。
目的
集成项目管理 + IPPD (IPM) 的目的是根据从组织的标准流程集定制的集成和定义的流程来建立和管理项目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参与。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使用项目的定义流程
SP 1.1 建立项目的定义流程
SP 1.2 使用组织流程资产规划项目活动
SP 1.3 建立项目的作业环境
SP 1.4 整合计划
SP 1.5 使用整合计划管理项目
SP 1.6 为组织流程资产做贡献
SG 2 与相关利益者协调和协作
SP 2.1 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SP 2.2 管理依赖关系
SP 2.3 解决协调问题
IPPD 附加内容:
SG 3 应用 IPPD 原则
SP 3.1 建立项目的共享愿景
SP 3.2 建立集成团队结构
SP 3.3 将需求分配给集成团队
SP 3.4 建立集成团队
SP 3.5 确保界面团队之间的协作
测量和分析
它是成熟度等级 2 的支持流程域。
目的
测量和分析 (MA) 的目的是开发和维持用于支持管理信息需求的测量能力。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调整测量和分析活动
SP 1.1 建立测量目标
SP 1.2 指定衡量指标
SP 1.3 指定数据收集和存储程序
SP 1.4 指定分析程序
SG 2 提供测量结果
SP 2.1 收集测量数据
SP 2.2 分析测量数据
SP 2.3 存储数据和结果
SP 2.4 传达结果
组织创新和部署
它是成熟度等级 5 的流程管理流程域。
目的
组织创新和部署 (OID) 的目的是选择和部署增量和创新改进,以显著改进组织的流程和技术。改进支持组织从组织的业务目标中获得的质量和流程性能目标。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选择改进
SP 1.1 收集和分析改进建议
SP 1.2 识别和分析创新
SP 1.3 试点改进
SP 1.4 选择用于部署的改进
SG 2 部署改进
SP 2.1 规划部署区域
SP 2.2 管理部署
SP 2.3 衡量改进效果
组织流程定义 + IPPD (OPD)
它是成熟度等级 3 的流程管理流程域。
目的
组织流程定义 + IPPD (OPD) 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一套可用的组织流程资产。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建立组织流程资产
SP 1.1 建立标准流程
SP 1.2 建立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SP 1.3 建立定制标准和指南
SP 1.4 建立组织的测量库
SP 1.5 建立组织的流程资产库
IPPD 附加内容:
SG 2 支持 IPPD 管理
SP 2.1 建立授权机制
SP 2.2 为集成团队制定规则和指南
SP 2.3 平衡团队和母体组织的责任
组织流程关注
它是成熟度等级 3 的流程管理流程域。
目的
组织流程关注 (OPF) 的目的是根据对组织流程和流程资产当前优势和劣势的透彻了解,规划和实施组织流程改进。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确定流程改进机会
SP 1.1 建立组织流程需求
SP 1.2 评估组织的流程
SP 1.3 识别组织的流程改进
SG 2 规划和实施流程改进活动
SP 2.1 建立流程行动计划
SP 2.2 实施流程行动计划
SG 3 部署组织流程资产并吸取经验教训
SP 3.1 部署组织流程资产
SP 3.2 部署标准流程
SP 3.3 监控实施情况
SP 3.4 将流程相关经验纳入组织流程资产
组织流程绩效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4的流程管理流程域。
目的
组织流程绩效 (OPP) 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持对组织标准流程集绩效的量化理解,以支持质量和流程绩效目标,并提供流程绩效数据、基线和模型,以便定量管理组织的项目。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建立绩效基线和模型
SP 1.1 选择流程
SP 1.2 建立流程绩效指标
SP 1.3 建立质量和流程绩效目标
SP 1.4 建立流程绩效基线
SP 1.5 建立流程绩效模型
组织培训
它是成熟度等级 3 的流程管理流程域。
目的
组织培训 (OT) 的目的是培养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以便他们能够有效率地履行其职责。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建立组织培训能力
SP 1.1 建立战略培训需求
SP 1.2 确定哪些培训需求是组织的责任
SP 1.3 建立组织培训战术计划
SP 1.4 建立培训能力
SG 2 提供必要的培训
SP 2.1 提供培训
SP 2.2 建立培训记录
SP 2.3 评估培训效果
产品集成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3的工程流程域。
目的
产品集成 (PI) 的目的是将产品组件组装成产品,确保集成后的产品能够正常运行,并交付产品。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准备产品集成
SP 1.1 确定集成顺序
SP 1.2 建立产品集成环境
SP 1.3 建立产品集成程序和标准
SG 2 确保接口兼容性
SP 2.1 检查接口描述的完整性
SP 2.2 管理接口
SG 3 组装产品组件并交付产品
SP 3.1 确认产品组件已准备好进行集成
SP 3.2 组装产品组件
SP 3.3 评估组装的产品组件
SP 3.4 包装和交付产品或产品组件
项目监控和控制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2的项目管理流程域。
目的
项目监控和控制 (PMC) 的目的是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在项目的绩效与计划出现重大偏差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监控项目计划
SP 1.1 监控项目计划参数
SP 1.2 监控承诺
SP 1.3 监控项目风险
SP 1.4 监控数据管理
SP 1.5 监控利益相关者参与情况
SP 1.6 进行进度审查
SP 1.7 进行里程碑审查
SG 2 管理纠正措施直至关闭
SP 2.1 分析问题
SP 2.2 采取纠正措施
SP 2.3 管理纠正措施
项目规划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2的项目管理流程域。
目的
项目规划 (PP) 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定义项目活动的计划。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建立估算
SP 1.1 估算项目的范围
SP 1.2 建立工作产品和任务属性的估算
SP 1.3 定义项目生命周期
SP 1.4 确定工作量和成本估算
SG 2 制定项目计划
SP 2.1 建立预算和进度安排
SP 2.2 识别项目风险
SP 2.3 规划数据管理
SP 2.4 规划项目资源
SP 2.5 规划所需知识和技能
SP 2.6 规划利益相关者参与
SP 2.7 建立项目计划
SG 3 获得对计划的承诺
SP 3.1 审查影响项目的计划
SP 3.2 协调工作和资源级别
SP 3.3 获得计划承诺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它是成熟度等级 2 的支持流程域。
目的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PPQA) 的目的是为员工和管理层提供对流程和相关工作产品的客观洞察。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客观评估流程和工作产品
SP 1.1 客观评估流程
SP 1.2 客观评估工作产品和服务
SG 2 提供客观洞察
SP 2.1 传达并确保解决不符合问题
SP 2.2 建立记录
定量项目管理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4的项目管理流程域。
目的
定量项目管理 (QPM) 流程域的目的是定量管理项目定义的流程,以实现项目既定的质量和流程绩效目标。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定量管理项目
SP 1.1 建立项目的既定目标
SP 1.2 组成已定义的流程
SP 1.3 选择将进行统计管理的子流程
SP 1.4 管理项目绩效
SG 2 统计管理子流程绩效
SP 2.1 选择度量和分析技术
SP 2.2 应用统计方法来理解变异
SP 2.3 监控所选子流程的绩效
SP 2.4 记录统计管理数据
需求开发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3的工程流程域。
目的
需求开发 (RD) 的目的是生成和分析客户、产品和产品组件的需求。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开发客户需求
SP 1.1 征集需求
SP 1.2 制定客户需求
SG 2 开发产品需求
SP 2.1 建立产品和产品组件的需求
SP 2.2 分配产品组件的需求
SP 2.3 识别接口需求
SG 3 分析和验证需求
SP 3.1 建立操作概念和场景
SP 3.2 建立所需功能的定义
SP 3.3 分析需求
SP 3.4 分析需求以实现平衡
SP 3.5 验证需求
需求管理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2的工程流程域。
目的
需求管理 (REQM) 的目的是管理项目产品和产品组件的需求,并识别这些需求与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之处。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管理需求
SP 1.1 了解需求
SP 1.2 获得对需求的承诺
SP 1.3 管理需求变更
SP 1.4 保持需求的双向追溯性
SP 1.5 识别项目工作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之处
风险管理
它是成熟度等级 3 的项目管理流程域。
目的
风险管理 (RSKM) 的目的是在问题发生之前识别潜在问题,以便可以根据需要在产品或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规划和调用风险处理活动,以减轻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准备风险管理
SP 1.1 确定风险来源和类别
SP 1.2 定义风险参数
SP 1.3 建立风险管理策略
SG 2 识别和分析风险
SP 2.1 识别风险
SP 2.2 评估、分类和优先排序风险
SG 3 降低风险
SP 3.1 制定风险缓解计划
SP 3.2 实施风险缓解计划
供应商协议管理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2的项目管理流程域。
目的
供应商协议管理 (SAM) 的目的是管理从存在正式协议的供应商处获取产品。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建立供应商协议
SP 1.1 确定采购类型
SP 1.2 选择供应商
SP 1.3 建立供应商协议
SG 2 满足供应商协议
SP 2.1 执行供应商协议
SP 2.2 监控选定的供应商流程
SP 2.3 评估选定的供应商工作产品
SP 2.4 验收采购的产品
SP 2.5 产品过渡
技术方案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3的工程流程域。
目的
技术方案 (TS) 的目的是设计、开发和实施需求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包括产品、产品组件和产品相关的生命周期流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或组合使用。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选择产品组件解决方案
SP 1.1 制定替代方案和选择标准
SP 1.2 选择产品组件解决方案
SG 2 开发设计
SP 2.1 设计产品或产品组件
SP 2.2 建立技术数据包
SP 2.3 使用标准设计接口
SP 2.4 执行自制、外购或重复使用分析
SG 3 实施产品设计
SP 3.1 实施设计
SP 3.2 开发产品支持文档
验证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3的工程流程域。
目的
验证 (VAL) 的目的是证明产品或产品组件在其预期环境中使用时能够满足其预期用途。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准备验证
SP 1.1 选择用于验证的产品
SP 1.2 建立验证环境
SP 1.3 建立验证程序和标准
SG 2 验证产品或产品组件
SP 2.1 执行验证
SP 2.2 分析验证结果。
确认
这是一个成熟度级别为3的工程流程域。
目的
确认 (VER) 的目的是确保选定的工作产品满足其规定的要求。
按目标划分的具体实践
SG 1 准备确认
SP 1.1 选择用于确认的工作产品
SP 1.2 建立确认环境
SP 1.3 建立确认程序和标准
SG 2 执行同行评审
SP 2.1 准备同行评审
SP 2.2 进行同行评审
SP 2.3 分析同行评审数据
SG 3 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
SP 3.1 执行验证
SP 3.2 分析验证结果
1.2版本中的更改
此处仅考虑对流程域集所做的更改。有关全面详细信息,请访问SEI主页。
已移除以下流程域(所有成熟度等级均为 3 级)−
集成组织环境 (OEI)
集成团队 (IT)
集成供应商管理 (ISM)
对现有流程域进行了以下补充 −
IPM:已取消 SG3 和 SG4,并添加了新的 SG3(所有 IPPD PA)
OPD:添加了 SG,使其成为 IPPD PA
OPF:从 SG 中提取了两个 SP,并与两个新的 SP 一起创建了 SG3
REQD:SP3.5 重命名为“验证需求”
SAM:已取消 SP2.1,并在 SG2 中添加了两个新的 SP
TS:已取消 SP1.2
VER:SP3.2 重命名为“分析验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