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引言
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化的真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书面文件、仪式、信仰、钱币、碳定年法、诗歌和故事。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吠陀文化和后吠陀文化的学习。虽然这一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但我们发现了政治结构、传统、军事实力、农作物、贸易、仪式等的证据。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吠陀经等文学手段,或通过墓葬等**考古**发现来研究的。
研究古代过去最可靠的方法是**考古证据**。一个主要的例子就是对中国甲骨文的学习。这些骨头上刻有铭文,为我们提供了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信息。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古代商朝**及其仪式、政治、传统、军事和经济状况的宝贵信息。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50年被认为是**中国商朝**的时代。
这个帝国统治着黄河流域的中国北部,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50年左右,以安阳为都城。
国王和他的子民崇拜一位被称为帝的 deity,他掌管着宇宙。国王是唯一能够与 deity 沟通的人。人们认为他是通过他的**祖先**来实现的。
在商朝统治时期,祖先崇拜非常盛行。人们向祖先奉献美酒和食物,以确保他们保佑家族的未来几代。这种祖先崇拜的传统至今仍在现代共产主义中国延续。
**青铜**是当时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祖先的墓葬中发现了**青铜器皿**,可能用来盛放食物和美酒。它也被用来制造武器和农业生产工具。
王朝继承制度在商朝灭亡后延续了几个世纪。他们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是如此。
最终,是**周人**摧毁了**商朝**。薄弱的领导力和军事实力可能是他们从如此强大的地位衰落的原因。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一词指的是商朝统治者用于占卜的牛肩胛骨(**或肩胛骨**)和龟壳,即为了获得对未来事件的了解。
甲骨文
英国图书馆,CC0,经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这些骨头上刻有铭文,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商朝。这些铭文的含义尚未完全破译。
它最初是由当地农民在田里发现的。但他们对这些奇怪的骨头一无所知,因此就把它们埋在了地下。
在**19世纪**,一些中医从业者发现了它们的用途。这些骨头开始被用来治疗疟疾。因此,它们被碾碎后给病人服用。
**北京翰林院的王懿荣**是第一个认识到这些骨头上的铭文及其意义的人。
http://ztwww.zjlib.net.cn/pics/listv.asp?id=1295, 公共领域,经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最后,在20世纪,甲骨文发现的消息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来自中国各地的收藏家和学者蜂拥而至,试图获得这些骨头。后来的这些事件导致了对这些骨头的更深入研究,以及它们与商朝及其仪式的联系。
商朝如何使用甲骨文?
从**甲骨文**破译的铭文显示了一系列写在上面的文字。它提到了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所询问事件的结果。
如上所述,商朝将这些骨头用于占卜。据说这些骨头可以让人与王室祖先、神灵和其他强大的灵魂沟通。
因此,商朝的统治者会询问梦境、自然灾害、疾病、异象以及未来的军事和狩猎活动。
骨头上的铭文是如何制作的?
商朝国王下令制作铭文。
首先,骨头会被清洗、刮擦、磨平、抛光。通常使用**龟壳或牛肩胛骨**,因为它们的表面比较平坦。然而,也发现了一些马、猪、牛、羊等的碎片证据。
仪式从占卜者在凹槽底部插入一根加热的棒开始。这样,在贝壳的对面就会形成裂缝。
接下来,抄写员会在骨头或贝壳表面刻上国王的问题。之后,抄写员还会刻下所提问题的答案。
这些甲骨文通常有四个部分的铭文:
引言
雕刻的主题
然后是对雕刻的解释
最后是预测的结果
结论
**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和最神秘的文物之一。在发现这些骨头之前,许多学者都对商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然而,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现最终消除了这种困惑。
甲骨文有超过5000个字,但到目前为止,只有1200个字被破译。直到**20世纪**,国内外才对此产生了兴趣。来自英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者蜂拥到中国研究这些遗迹。最终,许多论文发表,描述了骨头上的铭文。这有助于研究商朝的政治结构、传统、仪式和军事。即使在商朝崩溃后,周朝也继续使用传统的甲骨文。即使在现代中国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祭祀也很盛行,尤其是在黄河流域。
常见问题
Q1. 印度有甲骨文传统吗?
A1. 没有,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印度存在这种特定的传统。然而,在次大陆西部发现了一些带有铭文的骨头。
Q2. 王懿荣是怎么死的?
A2. 王懿荣于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自杀。这场起义反对外国人,从1899年持续到1901年。
Q3. 为什么不用狗和猫的骨头?
A3. 狗和猫的骨头非常小。这将使在它们的表面上刻字变得困难,而且这些骨头存活下来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Q4. 铭文中的预测总是会实现吗?
A4. 不会,甲骨文中刻写的预测并不总是会实现。预测的结果也刻在骨头上,这证明了预测并非100%准确。
Q5. 我们是如何了解印度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情况的?
A5. 对印度吠陀时代的了解主要来自吠陀经。然后是其他有价值的来源,如文物、文学文本、骨头、考古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