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模型
简介
玻尔原子模型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 1913 年提出。他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卢瑟福解释说,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周围环绕着电子(带负电的粒子)。
玻尔修正了卢瑟福的概念,指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壳层中运行。他还指出,每个轨道壳层都具有一组能级。因此,卢瑟福本质上定义了原子的原子核,而玻尔则发展了该模型。他谈到了电子以及它们具有的多个能级。
玻尔原子模型的假设
原子中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同心圆形壳层中旋转,这些壳层被称为能级或能层,分别标记为 K、L、M 等。
每个能级都与一定的能量 E 相对应,并且随着距原子核距离的增加,能量 E 也随之增加,即 $\mathrm{E_1 \:\lt \:E_2\: \lt\:E_3}$ 。
只要电子处于特定轨道,它就不会吸收或发射能量。因此,这些轨道有时被称为稳态或基态。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它会发射或吸收能量。这种能量对应于这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它可以表示为
$$\mathrm{\Delta E\:=\:E_2\:−\:E_1\:=\:hv}$$
其中,$
u$ = 吸收/发射能量的频率
这表明电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量突然变化,即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电子在给定轨道上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即电子的角动量只能具有确定的或离散的值,如 $\mathrm{m
u r =n\frac{h}{2\pi}}$
其中,n = 能级数,1、2、3、…。
m = 电子的质量
h = 普朗克常数
v = 电子的速度
r = 电子的半径
玻尔理论的应用
玻尔的假设可以应用于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玻尔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类氢原子,即单电子体系。$\mathrm{Li^{2+}, He^+}$ 中只存在一个电子。
玻尔原子模型的优点
氢原子半径和能量的观测值与使用玻尔理论计算出的值一致。
类氢原子的发射和吸收光谱可以通过玻尔的电子稳态概念来解释。
氢光谱谱线的观测值与玻尔理论计算出的值非常一致。
玻尔原子模型的局限性
玻尔的假设无法解释多电子物种产生的光谱的起源。
玻尔的假设无法解释氢原子的精细光谱。
在磁场中,具有线发射光谱的激发原子其谱线分裂成许多紧密间隔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在电场存在下,观察到类似的谱线分裂。这种现象称为斯塔克效应。玻尔模型没有解释这些效应。
在玻尔的假设中,电子是一个微小的物质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然而,根据德布罗意,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玻尔模型违反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结论
氢原子的发射光谱中存在大量谱线。玻尔根据他的假设提出了解释。任何特定氢气样品都由大量原子构成。当向该气体样品提供能量时,不同的原子会吸收不同数量的能量。根据原子接收到的能量数量,不同氢原子中存在的单个电子会改变跃迁到不同的能级。高能电子变得不稳定并回落到较低能级,以线光谱的形式产生能量,其中包含许多不同频率和波长的谱线。
常见问题
Q1. 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的能量可以量子化吗?
答:是的,玻尔指出电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事实上,它使用以下公式以一定的量变化
$$\mathrm{\Delta E\:=\:E_2\:−\:E_1\:=\:hv}$$
其中,$
u$ = 吸收/发射能量的频率
Q2. 玻尔的原子模型如何违反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指出,玻尔的原子模型不成立,因为不可能同时测量电子的位置和动量。玻尔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既有已知的半径,又有已知的轨道。
Q3. 说明玻尔的原子模型相对于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的优势。
答:玻尔的原子模型可以解释氢原子和类氢体系(如 $\mathrm{He^+, Li^{2+}, Be^{3+}}$)的稳定性和线光谱,而卢瑟福无法确定轨道的能级。
Q3. 玻尔的原子模型面临哪些批评?
答:玻尔模型可以对电子的能量进行量子化,但它无法解释以下内容
玻尔模型违反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它无法解释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即磁场和电场对谱线分裂的影响。
玻尔的原子模型仅适用于单电子体系,而不适用于多电子体系。
Q4. 索末菲如何修正玻尔的原子模型?
答:索末菲对原子轨道的取向和形状进行了量子化,以解释精细谱线中额外的能级。根据索末菲-玻尔理论,电子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而不是在圆形轨道上运行。但是,索末菲-玻尔理论也存在一些悖论。
Q5. 玻尔的原子模型突出了电子的什么性质?
答:玻尔的弟子德布罗意假设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可以表现为波或粒子。玻尔的原子模型将电子视为能量量子化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