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不法行为人
当原告本人实施了非法或错误的行为,甚至对其应尽的注意义务疏忽大意时,法律会免除被告的责任。拉丁谚语“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n”(非法行为不产生诉权)是这种抗辩的来源。因此,原告自己的非法行为可能导致在侵权案件中形成强有力的抗辩。除了侵权法之外,这条格言也适用于合同法、恢复法、财产法和信托法。
根据波洛克的说法,当原告是不法行为人时,除非其方面的一些非法行为或行为与其遭受的损害在同一交易中相关联,否则他不会丧失在侵权诉讼中获得赔偿的权利。
原告,不法行为人的含义
这条格言代表了这样一项原则,即一个人不能因其自身的不法行为而提起诉讼。被告经常在侵权案件中将其作为抗辩,在这种情况下,原告的索赔是基于非法、不道德或违反公共政策的行为。因此,原告实施的非法行为可能导致在侵权行为中形成有效的抗辩。
这条格言不仅适用于侵权法,也适用于合同法、恢复法、财产法和信托法。当这条格言成功适用时,它会完全阻止索赔。它通常被称为非法抗辩,但其范围超出了非法行为,还包括不道德行为。这种抗辩虽然很少使用,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法律格言“jus ex injuria non oritur”(错误不能产生权利)和“Commodum Ex Injuria Sua Nemo Habere Debet”(不法行为人不得依法从其行为中获益)可能与这种“ex turpi causa”抗辩密切相关。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即一个人必须以清白之手来到法庭。非法抗辩与这一理念密切相关,并依赖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当某人犯错时,国家不应帮助他们获得损害赔偿,因为这样做本质上违反了公共政策。
原则的适用性
当原告的索赔是由于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造成的,“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规则适用。指导原则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因其自身非法或不道德行为而受到损害的原告不应得到法院的赔偿,因为这样做会被解释为认可或鼓励非法行为。
采用该原则的原因
“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原则是在17世纪的英国普通法中发展起来的。该原则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欺骗和欺诈行为。法院禁止那些实施非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人从其行为中获益。该原则也旨在通过拒绝他们在其行为导致其遭受损害时提供补救措施来阻止人们从事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该原则被视为促进社会秩序和维护法律体系完整性的一种手段。
示例
原告在其财产边界处设置了电线作为阻止入侵者的威慑手段。但是,他没有就此进行公开公告。有人试图闯入其住宅,并被电线所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援引原告,不法行为人的抗辩,因为在本例中,原告未能对电线进行警示,并使用了不合理的力量来保护其土地。
让我们考虑另一种情况,在被告控制下的桥梁由于原告超载卡车通过而坍塌。桥梁的状况由警告标志指示。因此,尽管知道桥梁的状况,原告还是允许其超载卡车通过。
在上例中,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种是原告是不法行为人。第二种是被告是不法行为人。
在上例中,如果桥梁维护不善,即使卡车装载正常也会坍塌,则原告的诉讼将获得成功。但是,如果被告是不法行为人,并且其不法行为是事故的决定性原因,而不是原告,则被告不承担责任。如果原告的错误行为与对其造成的损害是分开的行为,则被告不能声称原告是不法行为人。
根据这种抗辩,必须确定原告的不法行为与其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如果其自身的行为是其遭受损害的决定性原因,则他没有诉讼理由。
结论
“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是侵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禁止人们在实施了非法或不道德行为之后从其不法行为中获益。该原则通过剥夺他们在其行为导致其遭受损害时获得补救措施,从而对可能倾向于从事非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人起到威慑作用。该原则通过防止人们从其不道德行为中获益,从而促进社会秩序和法律体系的公平性。
常见问题
Q1.原告的不法行为人是什么意思?
答:如果原告参与了不法行为或行为,则他无法获得损害赔偿。
Q2. 原告是不法行为人基于什么原则?
答:它基于“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原则。
Q3. “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原则意味着什么?
答:这意味着任何不道德的原因都不会产生诉权。因此,原告实施的非法行为不能作为侵权行为中的法律抗辩。
Q4. “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原则何时适用?
答:当原告的索赔是由于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造成的,“ex turpi causa non oritur actio”原则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