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地理学更倾向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而不是抽象理论。一位重要的地理学家D.M.史密斯旨在将空间维度引入传统的区位理论。
历史背景
英国地理学家 David M. Smith 从事区位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工业区位的理论框架。1971年,他根据在巴西一家钢铁厂的观察,出版了《工业区位》一书,提出了一个工业模型。由于他的理论解释了“空间边缘区位”的概念及其对产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也被称为“空间边缘理论”。
面积-成本曲线理论
D.M. 史密斯利用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完全竞争最小成本法和奥古斯特·洛施的垄断竞争市场区域法的思想和参考,提出了他的面积-成本曲线理论。
史密斯做了一些假设来解释他关于工业区位的理论概念,列举如下。
利润是产业区位的主要决定因素。
正如收入所观察到的那样,加工成本随空间而变化。
最有利可图的区位出现在收入高于生产成本最多的地区。
所有生产者都充分了解利润和生产成本的空间差异,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参与商业活动以获取利润。
所有供应的投入被认为是无限的。
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来源本质上是固定的。
对空间的需求是恒定的。
企业家都是同样熟练的个人。
存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没有公司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
一家公司的区位对另一家公司的区位没有影响。
没有向任何公司提供补贴。
史密斯认为,如果产生的收入超过生产成本,公司就会盈利;如果产生的收入低于生产成本,公司就会亏损。他考虑了生产成本、平均收入和距离的投入,并在图表中将其可视化。这种图形表示产生了面积-成本曲线,他分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的三种情况。
情况(I):收入不变,成本可变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收入是恒定的,成本是可变的。从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出,点“a”和“b”之间的区域是利润区域。特别是,点“O”被认为是产业区位的最佳地点,因为它是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
情况(II):成本不变,收入可变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生产成本是恒定的,收入是可变的。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点“a”和“b”之间的区域是利润区域。特别是,点“O”被认为是产业的最佳区位,因为这是收入产生最多的地区。
情况(III):成本和收入均为变量
在这种情况下,他将生产成本和收入都设置为变量。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A”和“D”之间的区域是利润区域。最佳区位将在点A'处,在该点处生产成本最低,产生的收入也很可观,但不一定是最高。
史密斯还使用等成本线来阐明他的理论,并绘制等成本图,绘制点以获得最佳区位。等成本线是具有相同生产成本的假想线。
因此,D.N. 史密斯得出结论,总收入和总成本等参数随空间因素而变化,它们是寻找企业/产业利润最大化最佳区位的关键决定因素。公司可以位于此利润区域的任何地方。
批评
史密斯的模型被认为更静态,并且局限于某个时间点,而现实世界则具有动态模式。
制造商并不总是试图找到最有利可图的区位,因为还有其他关键约束条件充当关键决定因素。
市场的需求因素不一定相对于距离而言是统一的。
结论
D.N. 史密斯深刻地考虑了生产成本和空间经济中产生的收入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通过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更改,以及进行高级研究和观察,该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家在可以产生最大利润的区位建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