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权:一项基本权利
教育无疑是一项基本权利,对个人赋权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印度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文盲比例。尽管政府声称我国识字率正在快速增长,但很大一部分被法律列为识字的人实际上并不识字。受教育权是每个印度公民的基本人权,无论出生在高调的文明社会还是偏远、欠发达的城镇。
什么是受教育权?
2009年,《受教育权法案》(RTE)规定了对儿童的义务免费教育,并根据印度宪法第21-A条将其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强制执行。
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是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的关键。此外,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公平审判,并免受奴役或酷刑。教育促进了人们获得所有其他人的权利。教育改善了个人在生活中的机会,也有助于战胜贫困。
历史背景
受教育权在国际法中得到承认,《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和第14条都规定了这项权利。超过135个国家在其宪法条款中规定,所有公民都享有免费和无歧视的教育。印度于1950年通过了一项宪法条款,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直至14岁。这是通过在国家政策指导原则的第45条中增加免费义务教育条款来实现的。2002年12月12日,随着第86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受教育权被列入宪法第三部分的基本权利。
2009年颁布了《儿童享有免费和义务教育权法案》,该法案最终于2010年4月1日生效。该法案规定,所有6至14岁儿童都享有免费和义务教育。现在,政府有义务向所有6至14岁的儿童提供免费和义务教育,并维持小学的基本标准。它还禁止所有未经承认的学校运作,并禁止任何捐款或学费,以及任何对儿童或家长的入学面试。此外,该法案禁止学校开除或留级任何学生。该法案还包括为辍学学生提供额外培训的条款,以便使他们赶上同龄的其他学生。
2009年《受教育权法案》的重要特征
《受教育权法案》旨在让所有6至14岁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它将教育确立为一项基本权利(第21条)。
该法案要求为弱势群体预留25%的比例。
它还规定了允许未入学的儿童进入与其年龄相符的班级。
它还强调中央和州政府共同承担财政和其他责任。
它包含“不留级政策”条款,该条款已由2019年《儿童享有免费和义务教育权(修正)法案》删除。
它还禁止将教师用于非教育目的,除了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地方政府、州立法机关和议会的选举以及救灾。
它要求选择具有必要入学资格和学术资历的教师。
它侧重于通过儿童友好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框架来消除儿童的恐惧、创伤和焦虑。
受教育权的宪法规定
以下是关于受教育权的主要宪法条款:
增加了第21A条,将6至14岁儿童的受教育权确立为基本权利。
最初,印度宪法第45条和国家政策指导原则第39(f)条规定了国家资助的、平等和可及的教育。
1990年发布的《Ramamurti委员会报告》是第一个正式处理受教育权的文件。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Unnikrishnan JP诉安得拉邦政府及其他人》一案中,最高法院裁定,教育是从第21条衍生出来的基本权利。
1999年成立了《Tapas Majumdar委员会》,其目标是增加第21A条。
2002年,印度宪法的第86次修正案将教育指定为宪法第三部分的基本权利。
第21A条规定,国家应以国家规定的方式,为所有6至14岁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因此,该条款仅承认初等教育为基本权利,而不是进一步或专业教育。
第86次修正案为2008年的《受教育权法案》以及随后的2009年《受教育权法案》铺平了道路。
该条款标题中出现了“免费”一词。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儿童(除非其父母允许他们进入非政府学校)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收费或开支,这些费用或开支可能会阻止他们追求和完成初等教育。
该法案规定政府必须确保所有6至14岁的儿童入学、上学并完成小学教育。
从根本上说,这项法案确保所有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都能接受免费的初等教育。
除第21A条以外的其他宪法条款
2002年第86号宪法修正案
2002年第86号修正案将三个具体条款纳入宪法,以更好地理解6至14岁儿童享有免费和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它们如下:
在第三部分增加第21A条,将确立每个儿童享有在符合某些关键规范和标准的正规学校接受充分和公平质量的全日制初等教育的权利。
修正第45条
在第51A条(基本义务)中增加新的条款(k),使父母或监护人有责任为其6至14岁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插入的最有力的论据是需要解决在保留、剩余准入(特别是针对未覆盖的儿童)和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宪法第86次修正案之后停滞了近七年之后,《2009年受教育权法案》于2009年8月26日获得总统批准,促进了免费和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经过几轮起草和修改后,《2009年儿童享有免费和义务教育权法案》诞生了,这将成为任何儿童要求其基本权利的真正工具。然而,对条款的详细审查表明存在令人担忧的方面。这四个A的框架可以成为个人思考受教育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的工具,并通过参与式方法将他们的实际现实与这种理想环境联系起来。
可获得性-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教室和熟练的教师等,以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可及性-学校必须方便到达,方便残疾学生使用,并且功能齐全。所有儿童都必须能够负担得起。不得基于性别、肤色、宗教或任何其他因素进行歧视。
可接受性-教育必须高质量,并提供相关和合适的材料。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适应性-学校和教育机构必须适合其服务的群体。
受教育权的局限性
提供受教育权的年龄段为6至14岁,但为了更具包容性和广泛性,这可以扩展到0至18岁。
正如许多ASER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样,并没有强调学习质量,《受教育权法案》似乎主要由投入驱动。
五个邦,即果阿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锡金邦和特兰甘纳邦,尚未根据《受教育权法案》发布关于为贫困学生预留25%席位的通知。
人们更加关注受教育权的数字,而不是学习质量。
教师短缺对受教育权规定的师生比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结论
人人享有受教育权,特定年龄段儿童享有免费教育,这是一项我们赞扬的伟大政府政策,因为识字率对于一个发达国家的民众养家糊口并为经济做出贡献至关重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受教育权既受到批评也受到赞扬。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普及教育。印度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应该做出真实而诚实的努力,使这一目标成为现实。
常见问题
问题1. 2009年《受教育权法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回答:《受教育权法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印度每个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小学教育,无论其经济或种姓背景如何;这包括被迫辍学的儿童。它还确保学校遵守有关设施和劳动力的特定标准,以维护教育质量。该法案将政府置于确保其实施的责任。
问题2. 教育是权利还是特权?
回答: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法定权利。个人不得因其种姓、宗教、性别或社会经济地位而在教育方面受到歧视。印度宪法第21-A条的《受教育权法案》(RTE)赋予了这项权利。
问题3. 受教育权的年龄限制是多少?
回答:根据该法案的规定,所有6至14岁的儿童都有权接受免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