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食癖:原因、症状和治疗


临床病例中,有些人会进行暴食,有时会伴随清除行为或由于负面的身体形象问题而让自己挨饿,并且摄入的食物量不足。然而,有时个体可能会摄入橡胶、石头、头发、泥土等没有营养价值的非食物物品或物体。虽然我们可能会思考这是否令人担忧,因为它在许多儿童中很常见,但当个体在发育上不适当的年龄出现这种进食行为时,就会成为一个需要立即关注的临床问题。

什么是异食癖?

异食癖是一种心理障碍,被 DSM 5 分类为一种独特的进食障碍形式。其特征是对非营养物质(如冰块、肥皂、头发、纸张、金属、泥土、石头、玻璃或粉笔)的渴望。 “异食癖”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中“喜鹊”(picave)一词,这种鸟以其奇特的觅食习惯和愿意吃任何东西而闻名。患有异食癖的人可能会摄入非食物,一些最常见的渴望包括——

异食癖的诊断标准和症状

根据 DSM-5 的标准,当食用这些物品被视为发育上不合适、不被社会文化接受,并且严重到需要临床关注时,这种奇怪的进食行为必须持续一个月以上。简而言之,DSM-5 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四个标准,才能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异食癖

  • 该人必须至少一个月内摄入过非营养的非食物。

  • 鉴于该人的发展阶段,这种饮食模式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 不可能将使用这些物质与个体社会环境中接受的文化习俗联系起来。

  • 对于已经患有精神疾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或怀孕的人,只有在食用非营养的非食物对他们构成风险,并且需要进行超出其既有疾病治疗范围的额外医学检查或治疗时,才能将其视为异食癖。

风险因素

异食癖引起的中毒可能会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可能导致不那么明显的症状,如饮食不足、寄生虫病和治疗肠梗阻的外科急症。其他情绪和精神疾病也与异食癖有关。异食癖是一种应对机制,与压力因素(如情感创伤、母体剥夺、家庭问题、父母忽视、怀孕和功能失调的家庭结构)密切相关。宠物(如狗和猫)也已知患有异食癖。

异食癖的病因

DSM-5 指出,很少发现生物异常,但矿物质缺乏偶尔与异食癖有关。嗜土癖、嗜冰癖和嗜淀粉癖(食用泥土、冰或淀粉的人)更容易患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红细胞数量少(红细胞压积)或血浆锌浓度低。嗜土癖的实践与贫血或血红蛋白低更密切相关,而贫血与嗜冰癖和嗜淀粉癖的关联更强。此外,与普通人群相比,儿童和孕妇更容易出现贫血或血红蛋白低。由于最近有异食癖病例与强迫症谱系相关联,因此出现了一种研究强迫症是异食癖病因的趋势。在排除铅中毒和饮食不足后,精神困扰是异食癖最可能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行为,例如奇怪的语言使用、奇怪的游戏或与同学互动的问题。

治疗

异食癖的治疗方法可能因患者和疑似病因(例如,患者是儿童、发育障碍、孕妇或精神性)而异,并且可能侧重于社会心理、环境和家庭引导的方法;缺铁可以通过铁补充剂或饮食改变来治疗。第一步通常包括检查是否存在任何矿物质缺乏或其他伴随疾病,并在必要时进行治疗。对于似乎有精神病因的异食癖,已经成功地使用了治疗和药物(如 SSRIs)。然而,先前的研究建议在排除所有其他非精神病因素之前,不要使用药物。

为了获得更好的预后或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将考虑异食癖最可能的原因。例如,如果异食癖是由社会忽视引起的,则治疗计划可以包括忽略异食癖,同时表扬和关注其他积极行为。如果一个人使用异食癖来逃避某种情况或活动,则应调查其离开的动机,并将此人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如果感觉反馈促使了异食癖,则应提供另一种体验这种感觉的方式。其他非药物口部刺激方法可以是咀嚼爆米花或口香糖。

研究表明,对智力障碍者进行的行为干预可以显着降低异食癖的严重程度——高达 80%。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使用积极强化来鼓励良好的饮食习惯。厌恶疗法是一种技术,通过积极强化,让患者了解哪些食物是健康的,哪些食物应该避免。治疗通常与成瘾或强迫症(如暴露疗法)的治疗进行比较。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并且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它会因疾病的潜在病因而异。发育因素通常具有较低的成功率。

结论

异食癖是一种缺乏意识的严重心理疾病。它可能始于童年,重要的是要对儿童进行监督并检查他们的饮食行为,因为他们在发育上处于脆弱的年龄,需要区分正确食物和非食物模式。因此,即使没有明确的方法来预防或阻止异食癖,定期监测已知会将东西放入口中的儿童,并仔细观察饮食习惯,可以帮助在出现并发症之前识别问题。

更新于: 2022年10月13日

135 次浏览

启动你的 职业生涯

通过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