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心理:纳粹暴行犯


恐怖分子的心理,特别是纳粹暴行犯的心理,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探索纳粹政权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因素,对于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普通人会被驱使做出可怕的暴力和残酷行为至关重要。在纳粹时代,无数个人积极参与了希特勒政权的实施和维持。这些人对数百万无辜人民实施了种族灭绝、迫害和暴力行为。

理解纳粹暴行犯的心理需要多维度的视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社会化、意识形态、从众心理和个体性格特征。重要的是研究导致受害者非人化的心理过程、即使违反个人道德也愿意服从命令的心理过程,以及能够合理化和辩解其行为的心理过程。

国家赞助的恐怖主义:纳粹暴行犯和合作者

第三帝国公开了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安的想法:融入西方文化的大量人群可能参与针对自身人民和其他人民的国家赞助的恐怖主义活动。第三帝国期间恐怖活动的规模——有15万到20万人积极参与战争罪行——是关于该政权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揭示。其中约35000人被发现、受审并被判有罪。针对纳粹运动、大屠杀以及集中营和灭绝营的建立,产生了一些想法。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尝试对纳粹进行心理画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后来发展了虐待狂人格和德国权威主义人格的理论。

意识形态和宣传的作用

尽管令人不安,但纳粹确实说服了许多普通的德国人在二战期间实施可怕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答案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于纳粹意识形态和宣传的作用。纳粹宣扬雅利安种族至上、反犹太主义和生存空间等概念,这些概念吸引了一些德国人。他们声称德国人优于其他人,理应拥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通过媒体、教育和青年团体中的宣传,纳粹从小就对人们进行灌输。

纳粹还利用了替罪羊机制。他们将德国的问题归咎于犹太人和其他人,例如输掉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经济危机。这给了愤怒的德国人一个发泄自己沮丧情绪和仇恨目标的途径。

纳粹一旦掌权,就控制了所有形式的传播手段来传播其意识形态。他们使用情绪化的语言、符号和图像来激发民族主义、自豪感、恐惧和仇恨情绪。他们的集会、游行和演讲都经过精心策划,以操纵人们的情绪。

服从权威:米尔格拉姆实验

看似普通的人如何能做出可怕的行为?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米尔格拉姆实验探讨了这一点。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发现,人们有强烈的倾向服从权威人物,即使被要求伤害他人。在实验中,志愿者被权威人物告知要对一个陌生人施加电击。电击不是真的,但志愿者并不知道这一点。在研究中,近三分之二的人在被指示时服从地对陌生人进行了电击,甚至施加了标有“危险”的电击。

结果突出了我们强烈服从命令的倾向,尤其是来自当权者的命令。服从的一些原因包括:

  • 责任分散——当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时,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那么负责。

  • 逐步承诺——我们做出一个小小的初始承诺,比如参加实验,这使得拒绝进一步的要求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人们如何被卷入邪教或虐待关系。

  • 避免冲突——仅仅服从命令通常比争论或反抗更容易。

非人化和道德脱离

为了实施如此可怕的行为,纳粹采用了心理策略,使他们能够在道德上与受害者脱钩。

非人化

纳粹宣扬犹太人和其他人群不如人的观念。在宣传中将他们描绘成害虫、寄生虫和动物,这使得施暴者更容易合理化对他们的暴力行为。

道德脱离

纳粹还运用了道德推理,使施暴者能够免除对自己行为的罪责。他们声称他们只是在服从命令,或者他们实施的行为是为了社会的更大利益。施暴者还通过将自己视为庞大系统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对自己造成的痛苦负直接责任,来分散责任。

道德脱离的一些其他机制包括:

  • 委婉语——使用“疏散”或“重新安置”等净化后的术语,而不是“监禁”或“灭绝”。这使得暴行看起来不那么严重。

  • 责任转移——责怪领导者或“体制”,而不是对行为承担个人责任

  • 责任分散——认为个人的行为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没有人负直接责任

  • 扭曲后果——找到方法来最小化或忽视行为造成的影响 相信目的正当化手段。

  • 非人化——将受害者描绘成非人类或威胁,这使得更容易合理化对他们的暴力行为。

群体思维和从众心理

群体思维和从众心理在塑造纳粹暴行犯的心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所证明的那样,个人会忽略明确的证据,转而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纳粹积极营造了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从众心理和服从权威被高度重视。施暴者从小就通过学校、媒体和希特勒青年团等青年组织沉浸在纳粹的宣传和意识形态中。他们被教导要毫无疑问地服从命令。

同伴压力和服从

责任分散

行为的责任在整个群体中分散。施暴者可以合理化,他们只是在服从命令或做其他人都在做的事情。他们不认为自己对行为的后果负有个人责任。

“异化”和非人化

纳粹利用宣传和伪科学将某些群体(如犹太人、罗姆人、同性恋者和残疾人)描绘成“异类”和非人类。这使得施暴者更容易为针对他们的暴力行为辩护。用非人化的术语称呼这些群体有助于施暴者在道德上与他们的行为脱钩。

虽然个体施暴者的心理很复杂,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纳粹体系中群体动力和社会影响的作用不容忽视。巨大的顺从压力、服从权威以及非人化“外部群体”创造了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暴力和暴行行为变得正常化,甚至为了获得认可和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变得令人向往。了解这些群体心理过程对于防止此类暴行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结论

对纳粹暴行犯令人不安的心理以及普通人如何能够做出可怕的邪恶行为的探索 强烈的宣传和群体动力扭曲了他们的思想,但他们仍然做出了导致难以想象的痛苦的个人选择。意识到任何社会,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在适当的条件下都可能陷入如此黑暗的境地,这令人恐惧。但了解使这些邪恶行为成为可能的机制给了我们一个防止它们的机会。

更新于:2023-10-26

22 次浏览

开启你的职业生涯

完成课程获得认证

开始学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