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 - 环境与政治



导言

  • 在当今世界,可耕地面积几乎不再扩张,现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用地正在丧失肥力(变成荒地或沙漠)。

  • 草地过度放牧;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水体严重枯竭;污染严重限制了粮食生产。

Environment Issues
  •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

    • 发展中国家约有12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用水,

    • 约有26亿人无法获得卫生设施。

  • 这些问题共同导致每年超过三百万儿童死亡。

  • 世界各地天然森林面积正在稳步减少。

  • 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是对生态系统的其他主要威胁。

  • 在当前背景下,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在更深层次上具有政治意义(并且是世界政治的一部分)。

国际项目

  • 1972年,全球智库罗马俱乐部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增长的极限”,在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戏剧性地描绘了地球资源可能枯竭的局面。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开始举行国际会议并推动详细研究,以对环境问题做出更协调和有效的应对,因为它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也称为地球峰会)是国际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开端。

  • 里约峰会产生了关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林业的公约,并推荐了一系列名为“21世纪议程”的发展实践。

  • 发达国家,通常指“全球北方”,追求的环境议程与第三世界贫穷发展中国家(称为“全球南方”)不同。

  • 此外,北方国家主要关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南方国家则渴望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

  • 然而,一些批评者指出,“21世纪议程”偏向于经济增长,而不是确保生态保护。

  • 在全球政治意义上,“公地”是指任何人都没有拥有,而是由一个社区共享的资源。

  • 位于任何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世界地区或区域,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治理。

  • 全球公地”的例子包括地球大气层、南极洲、洋底(以及公海,即距各自海岸200海里以外的海域)和外层空间。

  • 为了达成全球共识,已经达成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协议,例如1959年的《南极条约》、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和1991年的《南极环境议定书》。

  • 然而,所有生态问题背后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难以就共同环境达成共识。

  •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还讨论了各方应“本着公平原则,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采取行动保护气候系统。

Environmental Problems
  • 京都议定书》(1997年,日本京都)是一项国际协议,为工业化国家设定了削减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然而,印度、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被豁免。

  • 印度于2002年8月签署并批准了1997年《京都议定书》。

  •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经济依赖石油作为一种便携且不可或缺的燃料。

  • 世界土著人民理事会成立于1975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