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纪印度历史教程
- 中世纪印度历史 - 首页
- 北印度诸王国
- 拉其普特人
- 入侵者
- 德里苏丹国
- 赫勒吉王朝
- 图格拉克王朝
- 洛迪王朝
- 新兴王国
- 宗教
- 锡克教运动
- 巴布尔入侵印度
- 主要战役
- 巴布尔征服的意义
- 胡马雍的征服
- 胡马雍的覆亡
- 苏尔王朝
- 阿克巴大帝
- 阿克巴统治的早期阶段
- 莫卧儿帝国的扩张
- 阿克巴的行政体系
- 阿克巴的政府组织
- 阿克巴与邻国的关系
-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叛乱
- 德干与南印度
- 南印度的征服 - 第一部分
- 南印度的征服 - 第二部分
- 德干的文化贡献
- 莫卧儿王朝的政治发展
- 努尔·贾汉
- 沙贾汗的叛乱
- 莫卧儿王朝的对外政策
- 曼萨布达里制度
- 莫卧儿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 贵族与扎敏达尔
- 贸易与商业
- 莫卧儿王朝的文化发展
- 语言、文学与音乐
- 宗教思想与信仰
- 继承问题
- 奥朗则布的统治与宗教政策
- 印度东北部
- 民众起义与运动
- 马拉地人的崛起
- 希瓦吉的行政体系
- 奥朗则布与德干诸邦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贸易与商业
在中世纪时期,中产阶级大众主要由商人和其他专业人士组成,例如vaidyas和hakims(阿育吠陀医生)以及其他官员。
贸易阶层
在商人阶层中,一些人专门从事批发贸易,另一些人则从事零售贸易。批发商被称为“seth”或“bohra”,零售商被称为“beoparis”或“banik”。
在南印度,“chettis”群体构成了贸易阶层。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阶层,“banjaras”,专门从事贸易。
banjaras 习惯于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有时带着数千头牛,装载着粮食、盐、ghee和其他日常用品。
“sarrafs”(shroff)专门从事货币兑换、存款保管或放贷,或通过“hundi”将资金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
“hundi”是一种在一定期限后支付的信用证。hundis的使用使得货物运输或资金跨地区转移变得更加容易。
需要时,hundis 可以以折扣价兑现,有时还包括保险,以便能够收回运输途中丢失或损坏的货物成本。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印度商人可以轻松地将货物运往西亚国家,那里也有印度的银行。
十七世纪来到印度的英国和荷兰商人发现,印度的金融体系高度发达,印度商人非常活跃和警觉。
中世纪印度的贸易群体数量相当庞大,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例如,Virji Vohra 拥有庞大的船队,并在几个十年里主导着苏拉特的贸易;Malaya Chetti 主导着科罗曼德尔海岸的贸易;Abdul Ghaffoor Bohra 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商人,他在 1718 年去世时留下了 85 万卢比的现金和货物。
商人和贸易商居住在装饰有彩色瓷砖的高耸房屋中,穿着华美的衣服,并在他们外出时有仆人举着旗帜和横幅。
然而,法国旅行家贝尼尔写道:“商人试图显得贫穷,因为他们害怕被剥夺财富。”
贝尼尔的观察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从谢尔沙时期开始,皇帝们就颁布了许多法律来保护商人的财产。
谢尔沙为(商人)制定的法律非常严格。其次,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规定,“无论是非信徒还是穆斯林,如果任何人去世,他的财产和其他所有物都应留给他的继承人,任何人不得干预。”
如果该(富裕)人士没有继承人,则应任命一名监察员,并另有监护人看守财产,以便其价值能够用于合法的社会支出,例如修建清真寺和sarais,维修破损的桥梁,以及挖掘水塘和水井。”
贸易与商业的组织
莫卧儿人重视道路和sarais,这使得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在货物进入帝国时征收统一税。Rahdari(过境税,通行费)或道路税被宣布为非法,尽管一些当地rajas(国王)继续征收。
莫卧儿人引入了高纯度的银卢比,它成为印度和国外通用的标准货币,也有助于印度贸易的增长。
莫卧儿人还制定了有助于经济商业化和货币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莫卧儿时期,常备军以及许多行政人员(不包括贵族)的薪酬都是用现金支付的。此外,在zabti制度下,土地税被评估并要求用现金支付。
农村粮食市场的增长导致了小型城镇(或qasbas)的兴起。贵族对各种奢侈品的巨大需求也导致了手工业生产的扩张以及城镇的增长。
拉尔夫·菲奇在阿克巴统治时期来到印度,他说阿格拉和法蒂赫布尔·锡克里都比伦敦大。
蒙塞拉特说,拉合尔是欧洲或亚洲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贝尼尔说,德里与巴黎相差无几,而阿格拉比德里更大。
艾哈迈达巴德也是一座大城市,与伦敦及其郊区一样大。达卡、拉杰马哈尔、木尔坦和布尔汉布尔都是大城市,而比哈尔邦的巴特纳人口有 20 万。
欧洲贸易公司的作用
十七世纪初,荷兰和英国商人的到来也促进了印度贸易的增长。
印度商人欢迎外国商人,他们帮助打破了葡萄牙人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并在一段时间内帮助建立了印度与欧洲市场之间的直接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像葡萄牙人一样,荷兰和英国商人也试图建立垄断地位,并建立了设防的据点,以便能够对抗当地统治者。
葡萄牙的势力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1588 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就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葡萄牙人强烈反对,但荷兰人在 1606 年从戈尔康达统治者那里获得了farman后,在马奇利帕特纳姆站稳了脚跟。他们还在香料群岛(爪哇和苏门答腊)建立了自己的据点;同样,到 1610 年,他们在香料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科罗曼德尔海岸生产的布料最受欢迎,而且运输成本最低。因此,荷兰人将他们的贸易从马奇利帕特纳姆扩展到科罗曼德尔海岸的南部地区。他们从当地统治者手中夺取了普利卡特,并将其作为他们的基地。
与荷兰人一样,英国人也来到海岸进行香料贸易,但荷兰人的敌意造成了阻碍。
1612 年,在击败了苏拉特外的葡萄牙舰队后,英国人得以在(苏拉特)建立了一个工厂,托马斯·罗于 1618 年最终获得了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的许可。
荷兰人紧随英国人之后,也很快在苏拉特建立了一个工厂。
纺织品的出口是印度对外贸易的基础。正如一位英国作家所观察到的,“从亚丁到亚齐(在马来亚),从头到脚,每个人都穿着印度纺织品。”
1622 年,在波斯军队的帮助下,英国人夺取了霍尔木兹,这是葡萄牙人在波斯湾沿岸的基地。
到十七世纪第一个季度,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已在印度贸易中站稳了脚跟,葡萄牙人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
葡萄牙人仅限于果阿和达曼和迪乌;同样,他们在印度海外贸易中的份额持续下降,到本世纪末几乎微不足道。
到 1640 年,科罗曼德尔地区的布料出口量与古吉拉特邦的布料出口量相当;到 1660 年,科罗曼德尔地区的布料出口量是古吉拉特邦的三倍。马奇利帕特纳姆和圣大卫堡(后来发展成为马德拉斯)是贸易的主要中心。
另一种受欢迎的出口商品是硝石(化学名称硝酸钾),它补充了欧洲人的需求,因为它被用于制造火药,也用作运往欧洲的船只的压舱物。
比哈尔邦出产的硝石质量最好;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出口迅速增长;令人惊讶的是,到本世纪末,这种贸易的价值与科罗曼德尔的出口量相当。
到十七世纪最后一个季度,印度纺织品在英国风靡一时。一位英国观察家写道,“几乎所有过去用羊毛或丝绸制成的物品,无论是妇女的服饰还是我们房屋的家具,都由印度贸易提供。”
印度进口量的增加打压了当地的欧洲市场;结果,1701 年欧洲出现了抗议活动。随后,禁止所有来自波斯、中国或东印度(即印度)的印花、染色、印染或着色的棉布。但抗议活动和随后的严格法律并不能有效地改变贸易模式。
印度与世界市场,特别是与正在经历商业革命的欧洲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但这种联系也存在负面因素。欧洲几乎没有东西可以供应给印度以换取其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