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学教程
- 宇宙学 - 首页
- 膨胀的宇宙
- 造父变星
- 红移和退行速度
- 红移与运动学多普勒频移
- 宇宙学度规与膨胀
- 罗伯逊-沃克度规
- 哈勃参数和比例因子
- 弗里德曼方程与世界模型
- 流体方程
- 物质主导的宇宙
- 辐射主导的宇宙
- 暗能量
- 螺旋星系旋转曲线
- 星系的视速度弥散测量
- 哈勃常数和密度参数
- 宇宙年龄
- 角直径距离
- 光度距离
- Ia型超新星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CMB - 解耦时的温度
- CMB辐射的各向异性与COBE
- CMB各向异性的建模
- 最后散射面的视界长度
-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 径向速度法
- 凌日法
- 系外行星性质
- 宇宙学有用资源
- 宇宙学 - 快速指南
- 宇宙学 - 有用资源
- 宇宙学 - 讨论
星系的视速度弥散测量
暗物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来自弗里茨·兹威基。他进行了一些观测,首次揭示了暗物质的存在。他的观测考虑了星系团内的整体运动。
扩展物体是星系团,它们被认为是束缚结构。这些星系相对于星系团中心运动,但不会飞散出去。我们观察星系的整体运动。
假设:速度代表潜在的势能
每个星系在星系团内都有其自身的自行运动和哈勃流分量。较小的星系较小,大部分光来自M31和银河系,还有一些矮星系。对于我们粗略的分析,我们只能使用M31和银河系,并评估本星系群的动力学质量。
我们和M31之间存在相对速度。这很粗略,但却是事实。故事开始于很久以前,当时M31和银河系彼此靠近,因为它们是星系团的成员,所以它们彼此远离。一段时间后,它们达到最大分离距离,然后彼此靠近。
假设它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分离距离为$r_{max}$。现在它们的分离距离为r。设M为银河系和M31的总质量。我们不知道$r_{max}$何时达到。
$$\frac{GM}{r_{max}} = \:r_{max}处的势能$$
当这些星系在某个时刻r彼此靠近时,系统的能量将为−
$$\frac{1}{2}\sigma^2 = \frac{GM}{r} = \frac{GM}{r_{max}}$$
σ是两个星系的相对速度。M仅为折合质量,但测试质量为1。σ是距离星系团中心r处的任何物体的速度。我们认为这个星系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为维里定理成立。因此,星系不能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这些星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大距离?
为了理解这一点,让我们考虑以下方程。
$$\frac{1}{2}\left ( \frac{dr}{dt} \right )^2 = \frac{GM}{r} - \frac{GM}{r_{max}}$$
$$t_{max} = \int_{0}^{r_{max}} dt = \int_{0}^{r_{max}} \frac{dr}{\sqrt{2GM}}\left ( \frac{1}{r} - \frac{1}{r_{max}} \right )^2$$
$$t_{max} = \frac{\pi r_{max}^{\frac{3}{2}}}{2\sqrt{2GM}}$$
其中,M = 本星系群的动力学质量。从碰撞开始到结束的总时间为$2t_{max}$。因此,
$$2t_{max} = t_0 + \frac{D}{\sigma}$$
而$t_0$是宇宙的当前年龄。
如果实际$t_{max} < RHS$,那么我们对时间有一个下限。$D/\sigma$是它们再次碰撞的时间。这里,我们假设σ是常数。
$$t_{max} = \frac{t_0}{2} + \frac{D}{2\sigma}$$
$$r_{max} = t_{max} \times \sigma = 770K_{pc}$$
这里,σ = 银河系和M31之间的相对速度。
$$M_{dynamic} = 3 \times 10^{12}M_0$$
$$M_{MW}^{lum} = 3 \times 10^{10}M_0$$
$$M_{M31}^{lum} = 3 \times 10^{10}M_0$$
但在实践中,动力学质量是通过考虑星系团内每个星系来计算的。缺失的质量就是暗物质,弗里茨·兹威基注意到后发座星系团中的星系运动速度过快。他在中子星被发现的次年就预测了中子星的存在,并使用帕洛玛望远镜寻找超新星。
要点
暗物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来自弗里茨·兹威基。
扩展物体是星系团,它们被认为是束缚结构。
动力学质量是通过考虑星系团内每个星系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