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印度史教程
- 古代印度史 - 首页
- 印度史研究
- 古代印度史的写作
- 帝国主义史学
- 民族主义史学方法
-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
- 古代印度史的史料来源
- 考古学资料
- 地理背景
- 古代文献中的地理
- 石器时代文化
- 中石器时代文化
- 新石器时代
- 印度的铜石并用时代
- 印度的铜石并用文化
- 哈拉帕文明
- 哈拉帕城市规划
- 哈拉帕手工艺与工业
- 哈拉帕文化
- 哈拉帕宗教
- 哈拉帕年代学
- 吠陀文明
- 吠陀社会
- 吠陀政治
- 吠陀宗教与哲学
- 雅利安入侵
- 后吠陀时代
- 吠陀时代后的社会制度
- 印度哲学的成就
- 耆那教的演变
- 佛教的演变
- 亚历山大在印度的征战
- 孔雀王朝
- 卡林迦战争及其影响
- 孔雀王朝时期的社会与经济
- 孔雀王朝的统治
- 南印度早期历史
- 小王朝时代
- 沙塔瓦哈纳时期的文学
- 沙塔瓦哈纳时期的社会
- 沙塔瓦哈纳时期的经济
- 沙塔瓦哈纳时期的科技
- 曹拉王朝
- 潘底亚王朝
- 切拉王朝
- 外来入侵者时期
- 笈多时期
- 笈多的衰落
- 笈多时期的统治
- 笈多时期的文学
- 笈多时期的经济
- 笈多时期的科学与技术
- 笈多时期后的印度
- 戒日王时期
- 戒日王时期南印度
- 西干达王朝
- 卡马鲁帕的历史
- 戒日王之后的印度
- 古尔扎拉-帕拉马拉王朝
- 孟加拉帕拉王朝
- 德干拉什特拉库塔王朝
- 戒日王时期之后的文学
- 戒日王时期之后的社会
- 戒日王时期之后的经济
- 戒日王时期之后的宗教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古代印度史 - 后吠陀时代
吠陀文献的不同分支彼此衍生而来。
四吠陀之后是《婆罗门经》、《森林书》和《奥义书》。
《婆罗门经》详细解释了各种吠陀祭祀仪式及其起源。它是雅利安人最早的散文文学。
《森林书》包含哲学和神秘的内容。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其内容要求在森林(aranya)的隔离中进行学习。它们是《婆罗门经》的结尾部分。
在吠陀文献的最后阶段,奥义书是从《森林书》的传统中推演出来的。
《梨俱吠陀》涉及羯摩勘达(仪式性)和哲学方面。
《婆罗门经》包含仪式方面。
《奥义书》包含哲学方面。
《琴底奥义书》和《白虎奥义书》是奥义书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两种形式。
其他重要的奥义书包括《迦他奥义书》、《伊舍奥义书》、《满荼奥义书》、《 प्रश्न奥义书》等。
地理和新的政治邦国
《梨俱吠陀》时期人们的主要聚居地是印度河和萨拉斯瓦蒂河谷地区。然而,在后吠陀时期,《圣典》和《婆罗门经》提到,这些定居点实际上覆盖了整个北印度。
恒河在当时占据了印度最受尊敬和神圣的河流的崇高地位。因此,文明中心现在从萨拉斯瓦蒂河转移到恒河。
在部落(Vis)的逐渐扩张和巩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梨俱吠陀》时期被称为婆罗多、普鲁、特里楚和图尔瓦萨等部落,正逐渐与其他部落合并,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阿努、德鲁休、图尔瓦萨、克里维斯等部落的人们也消失了。
位于印度北部东部地区,如乌塔尔邦和比哈尔邦,发展出了诸如迦尸、拘萨罗、毗提诃、摩揭陀和安伽等邦国。然而,南印度的地区没有明确提及。
不同邦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时有发生。出现了建立统一帝国的理想。
《शतप ब्राह्मण》中提到人们向东扩张。它提到毗提诃·玛达夫从吠陀文化之地(萨拉斯瓦蒂河谷)迁移,跨越了萨达尼拉河(现代的甘达克河)和拘萨罗的东界,来到了毗提诃(现代的提尔胡特)的土地。
拘萨罗、迦尸和毗提诃三个王国的兴起。此后,在哈斯蒂纳普尔、阿特兰吉克赫拉以及许多其他遗址的挖掘中,发现了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文化。
人们注意到后哈拉帕时期陶器的某些特征,如赭色陶器 (O.C.P.)(约公元前2000-1500年),以及在公元前约1200-600年期间出现的黑红陶器、灰彩陶器等。
北部黑抛光陶器 (N.B.P.) 约在公元前 7 世纪开始制造。
库鲁-潘查拉地区在《奥义书》中被提及为文化和繁荣的中心。它是现在印度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
拘萨罗、迦尸和毗提诃三个王国被认为是吠陀文化的中心。
《阿闼婆吠陀》中也提到摩揭陀和安伽是遥远的土地。
在南方,提达婆(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被提及。
巴利卡、凯辛、凯卡亚和甘布贾等邦国位于旁遮普邦以西。
政治和行政
随着邦国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成为正常的统治形式。王权被赋予了神圣起源的地位。
大多数文本中都使用了“adhiraj”、“rajadhiraja”、“samrat”和“ekrat”等术语,指的是万王之王的概念。
《阿闼婆吠陀》中定义的“ekrat”一词,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为国王的任命举办了特殊的仪式,例如“Vajpeya”、“Rajsuya”和“Ashvamedha”。
君主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它并非绝对的,而是以多种方式受到限制。
在王权的框架内运作着某些民主因素。这些是 -
人民选择国王的权利;
对国王权利和义务的限制条件;
国王对大臣议会的依赖;以及
人民大会,“sabha”和“samiti”,作为对国王专制主义的制衡。
在任何情况下,国王都不能被视为王国唯一的拥有者,拥有对物体和臣民的绝对权力。
国王将王国视为托付。他被认为只是一个受托人,并以促进人民福祉和进步为条件持有它。
萨巴
“sabha”和“samiti”与大臣和官员一起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sabha”作为议会,通过辩论和讨论处理公共事务。
“sabha”的首长被称为“sabhapati”,保管员被称为“sabhapala”,成员被称为“sabheya”、“sabhasad”或“sabhasina”。
制定了规则来规范“sabha”中的辩论。
“sabha”也充当司法机构,据说“参加‘Sabha’的人就像法庭一样,主持正义”。
萨米蒂
“samiti”是规模更大的民众大会,它在职能和构成方面不同于“sabha”。“sabha”是一个较小的精选机构,它充当初级法院。
由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日益复杂,国家任命了一些新的官员,例如 -
苏塔(御者),
桑格拉希特里(司库),
巴格达加(税收征收员),
格拉米尼(村长),
斯塔帕蒂(首席法官),
塔克山(木匠),
刹帝利(侍从),等等。
行政机构组织严密,成为统治大国的有效工具。
法律机构变得更加集中。国王主持正义并挥舞惩罚的权杖。
轻微的罪行留给“村庄法官”。
对犯罪的处罚相当严厉。
就证据而言,目击证人比告密者更重要。
法律在财产继承、土地所有权等问题上也非常明确。
父亲的财产仅由儿子继承。
女儿只有在她是独生子女或没有男性后代的情况下才能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