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印度史教程
- 古代印度史 - 首页
- 印度史研究
- 古代印度史的撰写
- 帝国主义史学
- 民族主义史学方法
-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
- 古代印度史的来源
- 考古资料
- 地理背景
- 古代文献中的地理
- 石器时代文化
- 中石器时代文化
- 新石器时代
- 印度铜石并用时代
- 印度的铜石并用文化
- 哈拉帕文明
- 哈拉帕城市规划
- 哈拉帕工艺与工业
- 哈拉帕文化
- 哈拉帕宗教
- 哈拉帕年代学
- 吠陀文明
- 吠陀社会
- 吠陀政治
- 吠陀宗教与哲学
- 雅利安入侵
- 后期吠陀时代
- 吠陀时代后的社会制度
- 印度哲学的成就
- 耆那教的演变
- 佛教的演变
- 亚历山大在印度的战役
- 孔雀王朝
- 卡林加战争及其影响
- 孔雀王朝时期的社会与经济
- 孔雀王朝的统治
- 南印度早期历史
- 小王朝时代
- 沙陀瓦哈纳时期的文学
- 沙陀瓦哈纳时期的社会
- 沙陀瓦哈纳时期的经济
- 沙陀瓦哈纳时期的技术
- 曹拉王朝
- 潘底亚王朝
- 切拉王朝
- 外来侵略者时期
- 笈多时期
- 笈多王朝的衰落
- 笈多时期的统治
- 笈多时期的文学
- 笈多时期的经济
- 笈多时期的科学与技术
- 笈多时期后的印度
- 戒日王时期
- 戒日王时期南印度
- 卡达姆巴王朝
- 卡马鲁帕的历史
- 戒日王之后的印度
- 古尔贾拉-普拉蒂哈拉王朝
- 孟加拉帕拉王朝
- 德干拉什特拉库塔王朝
- 戒日王时期后的文学
- 戒日王时期后的社会
- 戒日王时期后的经济
- 戒日王时期后的宗教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卡林加战争及其影响
《第十三号石刻法令》生动地描述了卡林加战争的恐怖和苦难及其对阿育王生活的影响。
《第十三号石刻法令》描述这场战争造成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丧生,一百五十万人被俘。
这些数字可能被夸大了,但它清楚地表明,这场战争对卡林加人民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同样,这也成为阿育王最后一次战斗。
战争的恐慌彻底改变了阿育王的性格。他对战争中的杀戮感到非常后悔。他放弃了侵略政策,采取了为人民和动物谋福利的政策。
阿育王向西亚的希腊王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派遣了和平大使。
阿育王并非为了和平而追求和平政策,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
Rajjukas 是一类在帝国内部任命的官员,他们不仅负责奖励人民,必要时也负责惩罚他们。
阿育王的教法
阿育王的个人信仰是佛教。
在巴布鲁石刻法令中,他说他完全相信佛陀、Dhamma 和 Sangha。
阿育王接受佛教为其主要信仰,但他从未强迫他的臣民接受佛教思想。
阿育王相信所有教派之间伦理和道德价值观的统一。他对所有教派和信仰都表示极大的尊重。
在《第十二号石刻法令》中,阿育王说:“我以礼物和各种形式的认可来尊敬所有教派以及苦行者和俗人”。他非常清楚地阐述了他对所有宗教教派的平等尊重政策。
卡林加战争之后,弘扬Dhamma成为阿育王最重要的目标。
阿育王的法令将Dhamma解释为“道德法”、“共同行为准则”或“伦理秩序”。此外,他还说它不是一种宗教或宗教体系。
在《第二号柱刻法令》中,阿育王自问:“什么是Dhamma?”然后他提到Dhamma 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是少作恶多做好事。
阿育王将邪恶解释为愤怒、残忍、生气、骄傲和嫉妒,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阿育王将许多善行解释为善良、慷慨、诚实、温柔、自制、心灵纯洁、对道德的依恋、内在和外在的纯洁。这些良好的品质应该热情地追求。
阿育王在他的《第十二号石刻法令》中规定了以下应遵守的法规:
服从父母、长辈、老师和其他受人尊敬的人。
尊重老师。
正确对待苦行者、亲属、奴隶、仆人和家属、穷人和不幸的人、朋友、熟人和同伴。
对苦行者、朋友、同志、亲戚和老年人慷慨大方。
避免杀害生物。
不伤害所有生物。
少花钱,少积攒财富。
对所有生物都温和。
诚实。
坚持道德。
心灵纯洁。
Dhamma 是道德和有德生活的准则。他从未讨论过神、灵魂或宗教。
阿育王将道德法,即Dhamma,作为生命各个领域的指导原则。
阿育王实践了所有这些Dhamma的原则,并要求他的同胞:
控制他们的激情;
培养内心思想中纯洁的生活和品格;
学习其他宗教;
避免杀害或伤害动物;并且
尊重他们;
对所有人施舍;
尊敬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和苦行者;
善待奴隶和仆人;并且
说实话。
阿育王不仅宣扬,而且实际上也实践了这些原则。他放弃了狩猎和杀害动物。
阿育王向不同宗教教派的婆罗门和苦行者慷慨捐款。
阿育王为人和动物建立了医院,并建造了休息场所。他还下令挖掘水井,并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以造福人民。
阿育王在观察到卡林加战争的残酷之后皈依了佛教。
不暴力和不伤害众生是佛教的根本教义。
阿育王任命了一类特殊的官员,称为“Dharmamahamatras”,他们唯一的责任是在人民中传播Dhamma。
阿育王进行“Dharmayatras”(宗教之旅),并指示他的官员也这样做。
为了传播Dhamma,他向西亚、埃及和东欧派遣了他的传教士。
阿育王收到佛教信息的一些外国国王包括:
叙利亚的安条克·西奥斯
埃及的托勒密·费拉德尔福斯
马其顿的安提戈努斯·戈纳塔斯
塞雷奈的梅加斯
埃庇鲁斯的亚历山大
阿育王派遣他的儿子摩哂陀和女儿僧伽蜜多去斯里兰卡传播佛教。
孔雀王朝的衰落
阿育王统治了近40年,于公元前232年去世。
阿育王死后不久,帝国分裂,孔雀王朝开始衰落。
在阿育王死后的约50年里,七位国王相继继位。
帝国被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由库纳拉、桑普拉提等人统治。
包括南印度在内的东部地区由从达沙拉特到弗里哈德拉塔的六位孔雀王朝国王的后继者统治。他们的首都位于巴特那。
孔雀王朝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安德拉(在南印度)和西方希腊国王的持续攻击的挑战。
弗里哈德拉塔国王被他的军队总司令普舍米特拉杀害。
国王在公众面前,在军队面前被杀害的事件清楚地表明,国王既没有得到自己军队的忠诚,也没有得到人民的同情。
这是印度历史上直到公元12世纪唯一记载的国王被谋杀并被取代的事件。
普舍米特拉继位,但他从未自称国王,而是保留了Senapati的头衔。
以一种非常戏剧性的方式,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死后仅仅50年就衰落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