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历史 - 来源



  • 文献记录和考古记录是提供古代印度历史证据的两个主要类别。

  • 文献资料包括吠陀、梵文、巴利文、 प्राकृत语和其他文学作品以及其他外国文献。

  • 考古资料包括碑文、钱币和其他建筑遗迹。

  • 考古勘探和发掘开启了大量新信息的广阔领域。

印度文献资料

  • 古代印度文学大多具有宗教性质。

  • 印度人将《往世书》和史诗文学视为历史,但其中没有关于事件和王国的明确日期。

  • 大量的碑文、钱币和地方编年史表明了历史写作的努力。《往世书》和史诗中保留了历史原则。

  • 《往世书》和史诗叙述了国王的家谱及其成就,但没有按时间顺序排列。

  • 吠陀文献主要包括四吠陀,即《梨俱吠陀》、《夜柔吠陀》、《 साम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 吠陀文献使用一种称为吠陀语的不同语言。其词汇具有广泛的含义,语法用法也不同。它具有一种确定的 **发音方式**,其中 **重音** 会完全改变含义。

  • 吠陀经提供了关于吠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可靠信息,但没有揭示政治历史。

  • 六吠陀分科是吠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吠陀经而发展起来的。吠陀分科包括:

    • 《 शिक्षा》(语音学)

    • 《 कल्प》(仪式)

    • 《 व्याकरण》(语法)

    • 《 निरुक्त》(词源学)

    • 《 छन्द》(韵律)和

    • 《 ज्योतिष》(天文学)。

  • 《吠陀分科》以戒律( सूत्र)的形式写成。这是一种非常精确和简洁的散文表达形式,由古代印度的学者发展而来。

  • **《八章书》**(八章),由 **巴尼尼** 撰写,是一本关于语法的书,提供了关于用 सूत्र(戒律)写作技巧的极佳信息。

  • 后期吠陀文献包括《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 《梵书》描述了吠陀仪式。

  • 《森林书》和《奥义书》探讨了不同的精神和哲学问题。

  • 《往世书》,共有 18 部,主要提供历史记载。

  •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史诗。

  • 耆那教和佛教文献是用 प्राकृत语和巴利文写成的。

  • 早期的耆那教文献大多是用 प्राकृत语写成的。

  • प्राकृत语是梵语的一种形式。

  • 巴利文是 प्राकृत语的一种形式,在摩揭陀使用。

  • 大多数早期的佛教文献都是用巴利文写成的。

  • 巴利文通过一些佛教僧侣传到了斯里兰卡,在那里它是一种活着的语言。

  • 阿育王诏书是用巴利文写成的。

  • 摩诃毗罗和佛陀被认为是历史人物(相当于神)。他们分别创立了耆那教和佛教的宗教思想。

古代书籍

  • 佛教书籍被称为《 **本生经**》故事。它们被赋予了一些历史意义,因为它们与佛陀的前世有关。有 550 多个这样的故事。

  • 《耆那教》文献中提到的历史信息也有助于我们重建印度不同地区的史。

  • 《达摩经》和《圣典》是针对公众和统治者的规则和条例。它可以等同于现代政治和社会概念中的宪法和法律书籍。例如,《 **摩奴法典**》。

  • 《达摩经》编撰于公元前 600 年至 200 年之间。

  • 《政事论》是孔雀王朝时期考底利耶撰写的一部关于治国方略的著作。该书分为 15 部分,涉及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关的不同主题。

  • 《政事论》的最终版本写于公元前 4 世纪。

  • 考底利耶在他的著作中承认了他对前辈的债务,这表明当时存在着关于治国方略的写作和教学传统。

  • 《泥拘罗刹》是 **维萨卡达塔** 创作的一部戏剧。它描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 **迦梨陀娑** 创作的《摩诃婆罗多》提供了关于 Pushyamitra Sunga 王朝统治的信息。

  • **婆舍** 和 **苏德拉卡** 是其他一些诗人,他们创作了以历史事件为基础的戏剧。

  • **班纳巴塔** 创作的《戒日王传》揭示了许多历史事实,否则我们可能无法了解。

  • **瓦克帕蒂** 创作了《 高达伐虎》,以迦诺支的耶索瓦尔曼的功绩为基础。

  • **比拉纳** 创作的《维克拉玛德瓦传》描述了后来的西卡拉王朝国王维克拉玛迪提亚的胜利。

  • 一些以国王生平为基础的著名传记作品包括:

    • 贾亚辛哈的《 库马拉帕拉传》

    • 海马昌德拉的《 库马拉帕拉传》或《双庇护大诗》

    • 纳亚昌德拉的《汉米拉传》

    • 帕德玛古普塔的《纳瓦沙桑卡传》

    • 比拉尔的《博贾传》

    • 钱德巴尔达伊的《 普里希维拉贾传》

  • **卡尔哈纳** 创作的《 राजतरंगिणी》是现代历史学家重视的最佳历史写作形式。他对历史研究的批判性方法和对历史事实的公正处理赢得了现代历史学家的高度尊重。

  • **《 संगम》** 文学以短诗和长诗的形式出现,包含 30,000 行诗歌,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帕蒂内基尔卡纳库》和《帕图帕图》。它描述了南印度的许多国王和王朝。

  • 《 संगम》是由不同时期的一群诗人编纂的诗歌集,主要得到酋长和国王的支持。

  • 《 संगम》文学由大量诗人创作,歌颂他们的国王。一些提到的国王和事件也得到了碑文的支持。

  • 《 संगम》文学通常描述公元 4 世纪以前发生的事件。

外国文献

Herodotus
  • **希罗多德** 依靠波斯资料了解印度的信息。

  • 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历史》(分多卷)中描述了印波关系。

  • **阿利安** 详细记载了亚历山大入侵印度的事件。

  • 希腊国王派他们的使节前往华氏城。麦加斯梯尼、戴马库斯和狄奥尼修斯就是其中一些人。

  • **麦加斯梯尼** 来到旃陀罗笈多·摩利耶的宫廷。他在名为 **《印度记》** 的著作中写下了关于印度社会和文化的记述。虽然原著已经遗失,但后来的作家经常引用它。

  • 一本名为《红海航程记》的书籍,由一位定居埃及的匿名希腊作者撰写,基于他大约公元 80 年对印度海岸的个人航行,提供了关于印度海岸的宝贵信息。

  • 在公元 2 世纪, **托勒密** 撰写了一篇关于印度的地理论文。

  • 然而,希腊人关于印度的著作基于二手资料。他们不了解该国的语言和习俗,因此他们的信息充满了错误和矛盾。

  • 许多中国旅行者作为佛教朝圣者不时访问印度;三位重要的朝圣者是:

    • 法显——于公元 5 世纪访问印度。

    • 玄奘——于公元 7 世纪访问印度,以及

    • 义净——于公元 7 世纪访问印度。

  • 玄奘提供了关于戒日王和北印度一些其他同时代国王的宝贵记述。

  • 法显和玄奘游历了该国的许多地方,他们在访问期间对佛教做出了夸大的记述。

  • 玄奘提到戒日王是佛教徒,而在他自己的碑文记录中,戒日王称自己为湿婆的信徒。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印度统治者多宗教性质造成的,这可能会让外国人感到困惑。

  • 阿尔·伯鲁尼提供了关于印度的重要信息。他是一位阿拉伯学者,与马哈茂德·加兹尼同时代。

  • 阿尔·伯鲁尼学习梵文,并通过文学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因此,他的观察基于他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但他没有提供他那个时代的任何政治信息。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