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印度史教程
- 古代印度史 - 首页
- 印度史研究
- 古代印度史的著述
- 帝国主义史学
- 民族主义史学方法
-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
- 古代印度史的史料来源
- 考古资料
- 地理背景
- 古代文献中的地理
- 石器时代文化
- 中石器时代文化
- 新石器时代
- 印度铜石并用时代
- 印度的铜石并用文化
- 哈拉帕文明
- 哈拉帕城市规划
- 哈拉帕手工艺与工业
- 哈拉帕文化
- 哈拉帕宗教
- 哈拉帕年代学
- 吠陀文明
- 吠陀社会
- 吠陀政治
- 吠陀宗教与哲学
- 雅利安入侵
- 后期吠陀时代
- 吠陀时代后的社会制度
- 印度哲学的成就
- 耆那教的演变
- 佛教的演变
- 亚历山大在印度的远征
- 孔雀王朝
- 卡林迦战争及其影响
- 孔雀王朝时期的社会与经济
- 孔雀王朝的统治
- 南印度早期历史
- 小王朝时代
- 萨塔瓦哈纳时期的文学
- 萨塔瓦哈纳时期的社会
- 萨塔瓦哈纳时期的经济
- 萨塔瓦哈纳时期的技术
- 曹拉王朝
- 潘地亚王朝
- 切拉王朝
- 外来侵略者时期
- 笈多时期
- 笈多王朝的衰落
- 笈多时期的统治
- 笈多时期文学
- 笈多时期的经济
- 笈多时期的科学与技术
- 笈多时期后的印度
- 戒日王时期
- 戒日王时期南印度
- 卡达姆巴王朝
- 卡马鲁帕的历史
- 戒日王之后的印度
- 古尔加拉·普拉蒂哈拉王朝
- 孟加拉帕拉王朝
- 德干拉施特拉库塔王朝
- 戒日王时期后的文学
- 戒日王时期后的社会
- 戒日王时期后的经济
- 戒日王时期后的宗教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笈多时期文学
笈多时期被认为是印度文学的黄金时代。
这段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散文、诗歌、戏剧和语法著作。这是教育和学习体系的显著成果。
《往世书》保存了传统、传说、道德规范、宗教和哲学原则。共有十八部。
《法典》是韵文体文本,包含指导和治理社会的规则、规章和法律。
《法典》基于吠陀文献中的《达摩经》和《祭祀经》。它们是用诗歌写的。
为了使《法典》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条件,做了一些增补和修改。
对《法典》的注释是在笈多时期之后写成的。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编纂完成于公元4世纪。
迦梨陀娑在诗歌、戏剧和散文方面都创作了最好的作品。他的长诗,如《云使》、《罗摩衍那》和《求婚者》,以及戏剧,如《沙昆塔拉》,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好的作品。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迦梨陀娑侍奉旃陀罗笈多二世,他是乌贾因的国王,被称为 विक्रमादित्य(维克拉玛迪提亚)。
碑铭作为史料来源
这个时期的一些碑铭包括:
哈里森撰写的阿勒哈巴德柱铭;
瓦察巴塔撰写的曼德索尔铭文;以及
朱纳加尔岩铭、梅赫劳利柱铭、艾霍勒铭文(拉维克里蒂撰写)。
所有这些碑铭(如上所列)都包含梵文长诗的大部分特征。
在戏剧领域,最著名的是婆娑、苏德拉卡、迦梨陀娑和婆弥。
《泥车记》(苏德拉卡著)被认为是古代印度最好的戏剧之一。这出戏讲述的是一个婆罗门与一位妓女的美丽女儿之间的爱情故事。
维沙卡达塔写了两部戏,即《泥拘罗刹》和《天女旃陀罗笈多》。
迦梨陀娑创作的著名戏剧有《摩拉维卡格尼米特拉》、《沙昆塔拉》和《维克拉摩尔瓦西》。
《罗摩衍那续篇》和《玛拉蒂·玛达瓦》是婆弥的作品。
《五卷书》(毗湿奴·夏尔马著)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公元8世纪被翻译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此后被翻译成几乎所有欧洲语言。
流行的作品《友谊论》是基于《五卷书》的。
《戒日王传》是巴纳巴塔撰写的戒日王的传记。它是这个时期的一部杰出作品。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梵文语法的发展(基于巴尼尼和帕塔伽利)。
婆罗多里哈里创作了三部《六百诗》。他还为帕塔伽利的《摩诃婆沙》撰写了注释。
阿马拉辛哈编纂的《阿马拉科沙》是这个时期令人难忘的作品。阿马拉辛哈是旃陀罗笈多二世宫廷中的一个知名人物。
प्राकृत(派利)是笈多时期的流行语言(和以前一样)。
白衣派耆那教经典是用阿陀玛伽陀派利语写成的。
南印度的赤裸派耆那教的宗教文本是用摩诃腊施特利语和索罗森尼语写的。
佛教文本的注释是用巴利语写的。
瓦拉鲁奇撰写的《派利语详解》和钱达撰写的《派利语特征》是关于派利语和巴利语的著名语法著作。
《迦叶耶那帕卡尔纳》是一本巴利语语法书。
外国文献
法显,一位中国僧侣,与其他四位僧侣一起,在旃陀罗笈多二世统治期间来到印度。
法显经由中亚和克什米尔走陆路来到印度,并在北印度各地旅行。
法显在华氏城住了三年,在这里他学习了梵文。
法显只对佛教感兴趣;然而,他介绍了笈多宫廷普遍的和平与福利。
另一位中国旅行家玄奘在戒日王的统治期间访问了印度。他在印度住了十三年,其中八年住在戒日王的王国。
玄奘在那烂陀大学学习过。他访问了各个印度王国,并提到了它们的情况。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是古代印度史的宝贵资料。
玄奘受到迦诺耶的戒日王和阿萨姆的婆什迦瓦尔玛的尊敬。
中国旅行家义净经海路来到印度。他在苏门答腊和室利佛逝待了很多年,学习了佛教。
义净在那烂陀住了十年,学习并翻译了佛教文本。
义净编纂了一部梵汉词典,并翻译了许多梵文文本。
义净提到了在印度实践的佛教。他详细描述了佛教以及印度和马来亚的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