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印度史教程
- 现代印度史 - 首页
-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 巴哈杜尔沙一世
- 贾汉达尔沙
- 法鲁克西尔
- 穆罕默德沙
- 纳迪尔沙的入侵
- 艾哈迈德沙阿·阿卜达利
- 莫卧儿帝国衰落的原因
- 18世纪的南印度诸邦
- 18世纪的北印度诸邦
- 马拉塔的势力
- 18世纪的经济状况
- 18世纪的社会状况
- 妇女的地位
- 艺术与绘画
- 社会生活
- 欧洲贸易的开始
- 葡萄牙人
- 荷兰人
- 英国人
- 东印度公司 (1600-1744)
- 公司的内部组织
- 英法在南印度的斗争
- 英国征服印度
- 迈索尔的征服
- 韦尔斯利勋爵 (1798-1805)
- 黑斯廷斯勋爵
- 英国权力的巩固
- 达尔豪西勋爵 (1848-1856)
- 英国的行政政策
- 英国的经济政策
- 交通和通讯
- 土地税收政策
- 行政结构
- 司法机构
- 社会和文化政策
- 社会和文化觉醒
- 1857年起义
- 1857年起义的主要原因
- 1857年起义的蔓延
- 1857年起义的中心
- 1857年起义的结果
- 对1857年起义的批判
- 1858年后的行政变革
- 省级行政
- 地方机构
- 军队改革
- 公共服务
- 与土邦的关系
- 行政政策
- 极度落后的社会服务
- 印度及其邻国
- 与尼泊尔的关系
- 与缅甸的关系
- 与阿富汗的关系
- 与西藏的关系
- 与锡金的关系
- 与不丹的关系
- 英国统治的经济影响
- 民族主义运动 (1858-1905)
- 国大党的前身
- 印度国民大会
- 国大党与改革
- 宗教和社会改革
- 宗教改革家
- 妇女解放
- 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
- 民族主义运动 (1905-1918)
- 孟加拉的分治
- 印度国民大会 (1905-1914)
- 穆斯林与宗派主义的增长
- 自治同盟
- 争取“Swaraj”(自治)的斗争
- 甘地领导地位的确立
- 贾利安瓦拉·巴格惨案
- खिलाफत运动与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不服从运动
-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 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民族运动
- 战后斗争
- 艾德礼宣言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大党内外迅速发展。
1929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或萧条,逐渐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导致大规模的经济困境和失业(遍及全球)。但苏联的经济形势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衰退,而且在1929年至1936年间,苏联成功完成了头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增长了四倍多。
因此,世界经济萧条使资本主义制度声名狼藉,并引起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经济计划的关注。结果,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和农民。
经济萧条也恶化了印度农民和工人的状况。到1932年底,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了50%以上。
雇主试图降低工资。全国各地的农民开始要求土地改革、降低土地税和租金,以及减轻债务。
工厂和种植园的工人越来越多地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承认他们的工会权利。因此,城市中的工会和许多地区的基层组织(农民工会)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北方邦、比哈尔邦、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和旁遮普邦。
第一个全印农民组织——全印基层组织于1936年成立。农民也开始更积极地参与民族运动。
尼赫鲁在1936年勒克瑙国大党大会上的主席致辞中,敦促国大党接受社会主义作为其目标,并使其更贴近农民和工人阶级。
1938年,尽管甘地反对,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仍被再次选为国大党主席。然而,甘地及其支持者在国大党工作委员会的反对迫使鲍斯于1939年辞去了国大党主席的职务。
国大党与国际事务
在1935年至1939年期间,国大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发展。它逐渐发展出一项基于反对帝国主义扩张的对外政策。
1927年2月,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代表国大党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受压迫民族大会,该大会由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遭受经济或政治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的政治流亡者和革命者组织。
1927年,国大党马德拉斯会议警告政府,印度人民不会支持英国为其帝国主义目标而进行的任何战争。
土邦的斗争
包括拉杰科特、斋浦尔、克什米尔、海德拉巴、特拉凡科尔等许多邦都进行了民众斗争。
许多土邦的人民开始组织运动,争取民主权利和人民政府。
全印土邦人民会议已于1927年12月成立,以协调不同邦的政治活动。
在1935年的《印度政府法案》中,拟议的联邦结构旨在制衡民族主义势力。规定土邦将在上议院获得2/5的席位,在下议院获得1/3的席位。
海德拉巴的尼扎姆宣布,民众运动是反穆斯林的;克什米尔大君称其为反印度教的;而特拉凡科尔大君则声称基督徒是民众运动背后的推手。
国大党支持土邦人民的斗争,并敦促土邦实行民主的代议政府,并赋予基本的公民权利。
1938年,当国大党确定其独立目标时,其中包括土邦的独立。
1939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成为全印土邦人民会议主席。土邦人民的运动唤醒了土邦人民的民族意识。它还在整个印度传播了一种新的统一意识。
宗派主义的增长
1940年,穆斯林联盟通过一项决议,要求瓜分国家,并在独立后建立一个名为巴基斯坦的国家。
穆斯林联盟的宣传活动得益于印度教徒中存在诸如印度教大议会之类的宗派组织。
印度教宗派主义者回应穆斯林宗派主义者的说法,宣称印度教徒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印度是印度教徒的土地。因此,他们也接受了“两个民族理论”。
印度教宗派主义者积极反对为少数民族提供充分保障的政策,以消除他们对被多数派统治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