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印度史教程
- 现代印度史 - 首页
-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 巴哈杜尔沙一世
- 贾汉达尔沙
- 法鲁赫希亚尔
- 穆罕默德沙
- 纳迪尔沙的入侵
- 艾哈迈德沙·阿卜达利
- 莫卧儿帝国衰落的原因
- 18世纪的南印度诸邦
- 18世纪的北印度诸邦
- 马拉地政权
- 18世纪的经济状况
- 18世纪的社会状况
- 妇女地位
- 艺术与绘画
- 社会生活
- 欧洲贸易的开端
- 葡萄牙人
- 荷兰人
- 英国人
- 东印度公司(1600-1744)
- 公司的内部组织
- 英法在南印度的斗争
-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 迈索尔的征服
- 韦尔斯利勋爵(1798-1805)
- 黑斯廷斯勋爵
- 英国权力的巩固
- 达尔豪西勋爵(1848-1856)
- 英国的行政政策
- 英国的经济政策
- 交通和通讯
- 土地收入政策
- 行政结构
- 司法组织
- 社会文化政策
- 社会文化觉醒
- 1857年起义
- 1857年起义的主要原因
- 1857年起义的扩散
- 1857年起义的中心
- 1857年起义的结果
- 对1857年起义的批评
- 1858年后的行政变革
- 省级行政
- 地方机构
- 军队改革
- 公务员制度
- 土邦关系
- 行政政策
- 极度落后的社会服务
- 印度及其邻国
- 与尼泊尔的邦交
- 与缅甸的邦交
- 与阿富汗的邦交
- 与西藏的邦交
- 与锡金的邦交
- 与不丹的邦交
- 英国统治的经济影响
- 民族主义运动(1858-1905)
- 国大党的先驱
- 印度国民大会
- 国大党与改革
- 宗教与社会改革
- 宗教改革家
- 妇女解放
- 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
- 民族主义运动(1905-1918)
- 孟加拉邦的分裂
- 印度国民大会(1905-1914)
- 穆斯林与宗派主义的增长
- 自治联盟
- 争取自治的斗争
- 甘地领导地位的确立
- 贾利安瓦拉巴格惨案
- 哈里发运动与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不服从运动
-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 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
- 战后斗争
- 艾德礼的声明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土邦关系
1857年以前,英国人利用一切机会吞并土邦。1857年的起义迫使英国人改变了对印度诸邦的政策。
大多数印度土邦首领不仅对英国保持忠诚,而且积极协助镇压起义。
1862年,康宁宣布“英国王冠挺身而出,成为全印度无可争议的统治者和最高权力”。土邦首领被要求承认英国是最高权力。
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以强调英国对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主权。
柯赞勋爵后来明确表示,土邦首领仅仅作为英国王冠的代理人统治他们的邦国。土邦首领接受了这种从属地位,并乐意成为帝国的次要伙伴,因为他们确信他们将继续作为他们邦国的统治者而存在。
作为最高权力,英国声称有权监督土邦的内部政府。他们不仅通过驻扎的官员干预日常行政管理,而且坚持任命和罢免大臣和其他高级官员。
1868年以后,政府承认了旧统治者的继承人,1881年,该邦完全恢复给了年轻的马哈拉贾。
1874年,巴罗达邦的统治者马尔哈拉奥·盖克瓦德被指控统治不善,并试图毒害英国驻扎的官员,经过短暂的审判后被废黜。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