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印度史教程
- 现代印度史 - 首页
-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 巴哈杜尔沙一世
- 贾汉达尔沙
- 法鲁克西尔
- 穆罕默德沙
- 纳迪尔沙的入侵
- 艾哈迈德沙·阿卜达利
- 莫卧儿帝国衰落的原因
- 18世纪的南印度诸邦
- 18世纪的北印度诸邦
- 马拉地帝国的势力
- 18世纪的经济状况
- 18世纪的社会状况
- 妇女的地位
- 艺术与绘画
- 社会生活
- 欧洲贸易的开端
- 葡萄牙人
- 荷兰人
- 英国人
- 东印度公司 (1600-1744)
- 公司的内部组织
- 英法在南印度的斗争
- 英国征服印度
- 迈索尔的征服
- 韦尔斯利勋爵 (1798-1805)
- 黑斯廷斯勋爵
- 英国权力的巩固
- 达尔豪西勋爵 (1848-1856)
- 英国的行政政策
- 英国的经济政策
- 交通和通讯
- 土地税政策
- 行政结构
- 司法机构
- 社会和文化政策
- 社会和文化觉醒
- 1857年起义
- 1857年起义的主要原因
- 1857年起义的蔓延
- 1857年起义的中心
- 1857年起义的结果
- 对1857年起义的批判
- 1858年后的行政变革
- 省级行政
- 地方机构
- 军队改革
- 公共服务
- 与土邦的关系
- 行政政策
- 极度落后的社会服务
- 印度及其邻国
- 与尼泊尔的关系
- 与缅甸的关系
- 与阿富汗的关系
- 与西藏的关系
- 与锡金的关系
- 与不丹的关系
- 英国统治的经济影响
- 民族主义运动 (1858-1905)
- 国大党的前身
- 印度国民大会
- 国大党与改革
- 宗教与社会改革
- 宗教改革家
- 妇女解放
- 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
- 民族主义运动 (1905-1918)
- 孟加拉的分治
- 印度国民大会 (1905-1914)
- 穆斯林与宗派主义的增长
- 自治联盟
- 争取“斯瓦拉吉”的斗争
- 甘地领导地位的确立
- 贾里安瓦拉·巴格惨案
- खिलाफत运动与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公民不服从运动
-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 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民族运动
- 战后斗争
- 艾德礼的声明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宗教与社会改革
许多印度人意识到,社会和宗教改革是按照现代模式全面发展国家以及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1858年之后,早期的改革趋势得到了扩大。罗摩·摩汉·罗伊和维迪亚萨加尔等早期改革家的工作,被主要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推进。
宗教改革
怀着将他们的社会适应科学、民主和民族主义的现代世界需求的愿望,并决心排除一切障碍,有思想的印度人着手改革他们的传统宗教。
婆罗摩萨玛社
1843年之后,由罗摩·摩汉·罗伊创立的婆罗摩传统由德温德拉纳特·泰戈尔继承,1866年之后由克希布·钱德拉·森继承。
德温德拉纳特·泰戈尔否认吠陀经是绝对正确的教义。
婆罗摩萨玛社努力通过消除弊端、将其建立在一神崇拜和吠陀经以及奥义书的教义之上,以及融入西方现代思想的最佳方面来改革印度教。
婆罗摩萨玛社否认需要一个解释宗教著作的祭司阶级。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借助自己的智慧来决定宗教书籍或原则中什么正确什么错误。
婆罗摩教徒基本上反对偶像崇拜和迷信的习俗和仪式,事实上,反对整个婆罗门体系;他们可以在没有祭司调解的情况下崇拜一神。
婆罗摩教徒也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他们积极反对种姓制度和童婚;并支持妇女的整体提升,包括寡妇再婚,以及向男女普及现代教育。
婆罗摩萨玛社在19世纪下半叶因内部纷争而削弱。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宗教改革
1840年,帕拉马汉斯曼达利在孟买发起宗教改革,旨在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
也许最早在印度西部的宗教改革家是戈帕尔·哈里·德什穆克,俗称“ लोकहितवादी”。他用马拉地语写作,对印度教正统观念进行了有力的理性主义批判,并宣扬宗教和社会平等。
后来,普拉萨纳萨玛社成立,其目的是根据现代知识改革印度教的思想和实践。
它宣扬一神崇拜,并试图将宗教从种姓正统观念和祭司统治中解放出来。
其两位伟大的领导人是著名的梵文学者和历史学家R.G.班达卡尔和马哈德夫·戈文德·拉纳德(1842-1901)。
普拉萨纳萨玛社受到婆罗摩萨玛社的强烈影响。由于泰卢固改革家维雷萨林加姆的努力,其活动也扩展到南印度。
神智学会
神智学会由美国的夫人H.P.布拉瓦茨基和上校H.S.奥尔科特创立,他们后来来到印度,并在1886年在马德拉斯附近的阿迪亚尔建立了该学会的总部。
由于安妮·贝赞特夫人的领导(她于1893年来印度),神智运动很快在印度兴起。
神智论者提倡复兴和加强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和佛教的古老宗教。
神智论者承认灵魂轮回的教义。他们还宣扬人类普遍博爱。
这是一个由西方人领导的运动,他们赞美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传统。
神智运动帮助印度人恢复了自信,尽管它倾向于让他们对过去的光辉产生虚假的自豪感。
贝赞特夫人在印度的许多成就之一是在贝拿勒斯建立了中央印度学校,后来由马丹·莫汉·马拉维亚发展成为贝拿勒斯印度大学。
穆斯林中的宗教改革
穆斯林文学协会于1863年在加尔各答成立。该协会根据现代思想促进对宗教、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讨论,并鼓励上层和中产阶级穆斯林接受西方教育。
帕西教徒中的宗教改革
1851年,由纳罗吉·福尔登吉、达达巴伊·纳罗吉、S.S.孟加利等人发起雷胡迈·马兹达亚桑萨巴或宗教改革协会。
宗教改革协会积极反对宗教领域的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并启动了帕西社会习俗的现代化,涉及妇女教育、婚姻和妇女的社会地位。
锡克教徒中的宗教改革
锡克教徒中的宗教改革始于19世纪末,当时在阿姆利则成立了卡尔萨学院。
1920年,阿卡利运动在旁遮普邦兴起。阿卡利人的主要目标是净化古鲁德瓦拉(锡克教圣地)的管理。
这些古鲁德瓦拉由虔诚的锡克教徒捐赠了大量的土地和金钱。但他们最终被腐败自私的马汉特们专制地管理。
在阿卡利人的领导下,锡克教民众于1921年对马汉特和政府(政府曾给予他们援助)发起了强大的 सत्याग्रह。
阿卡利人很快迫使政府于1922年通过新的锡克教古鲁德瓦拉法案,该法案后来于1925年进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