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印度史教程
- 现代印度史 - 首页
-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 巴哈杜尔沙一世
- 贾汉达尔沙
- 法鲁赫希亚尔
- 穆罕默德沙
- 纳迪尔沙的入侵
- 艾哈迈德沙·阿卜达利
- 莫卧儿帝国衰落的原因
- 18世纪的南印度诸邦
- 18世纪的北印度诸邦
- 马拉地政权
- 18世纪的经济状况
- 18世纪的社会状况
- 妇女地位
- 艺术与绘画
- 社会生活
- 欧洲贸易的开始
- 葡萄牙人
- 荷兰人
- 英国人
- 东印度公司(1600-1744)
- 公司的内部组织
- 英法在南印度的斗争
- 英国征服印度
- 迈索尔征服
- 韦尔斯利勋爵(1798-1805)
- 黑斯廷斯勋爵
- 英国权力的巩固
- 达尔豪西勋爵(1848-1856)
- 英国的行政政策
- 英国的经济政策
- 交通和通讯
- 土地收入政策
- 行政结构
- 司法组织
- 社会和文化政策
- 社会和文化觉醒
- 1857年起义
- 1857年起义的主要原因
- 1857年起义的扩散
- 1857年起义的中心
- 1857年起义的结果
- 对1857年起义的批评
- 1858年后的行政变革
- 省级行政
- 地方机构
- 军队改革
- 公务员制度
- 与土邦的关系
- 行政政策
- 极度落后的社会服务
- 印度与邻国
- 与尼泊尔的关系
- 与缅甸的关系
- 与阿富汗的关系
- 与西藏的关系
- 与锡金的关系
- 与不丹的关系
- 英国统治的经济影响
- 民族主义运动(1858-1905)
- 国大党的先驱
- 印度国民大会
- 国大党与改革
- 宗教与社会改革
- 宗教改革家
- 妇女解放
- 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
- 民族主义运动(1905-1918)
- 孟加拉邦分治
- 印度国民大会(1905-1914)
- 穆斯林与宗派主义的增长
- 自治同盟
- 争取自治的斗争
- 甘地领导地位的确立
- 贾利安瓦拉巴格惨案
- खिलाफत 运动与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非合作运动
- 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 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 民族主义运动与二战
- 战后斗争
- 艾德礼的声明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现代印度史 - 国大党与改革
印度国民大会后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宪政改革
经济改革
行政改革
政治工作方法
让我们分别简要地讨论一下:
宪政改革
从1885年到1892年,民族主义领导人要求扩大和改革立法委员会。他们要求在委员会中为民选代表提供席位,并增加委员会的权力。
英国政府迫于他们的抗议,通过了1892年的《印度议会法案》。根据该法案,帝国立法委员会和各省委员会的成员人数都增加了。
一些委员会成员可以由印度人间接选举产生,但官员的多数地位保持不变。
委员会也被赋予了讨论年度预算的权利,尽管他们不能对预算进行投票。
民族主义者对1892年的法案完全不满意,并宣布它是一个骗局。他们要求印度人在委员会中拥有更大的份额,并要求赋予他们更广泛的权力。特别是,他们要求印度人控制公共财政,并提出了早些时候成为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期间的民族呼声的口号:“没有代表权就没有纳税权”。
到20世纪初,民族主义领导人进一步提出,要求在英国帝国范围内实现“Swarajya”(自治),仿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自治殖民地。
戈卡勒于1905年在国大党平台上提出了这一要求,达达拜·诺罗吉于1906年也提出了这一要求。
经济改革
达达拜·诺罗吉早在1881年就宣称,英国统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不断加剧的、并且每天都在加剧的外国入侵”,它“彻底地、尽管是逐渐地,毁灭着这个国家”。
民族主义者指责英国人摧毁了印度的本土工业。他们提出的消除印度贫困的主要补救措施是迅速发展现代工业。
印度人民为推广swadeshi(国货)的理念和抵制英国商品以促进印度工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896年,浦那和其他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城镇的学生作为更大规模的swadeshi运动的一部分,公开焚烧外国服装。
印度人积极争取改善种植园工人的工作条件。
民族主义者宣布高额税收是印度贫困的原因之一,并要求废除盐税和降低土地收入。
民族主义者谴责印度政府的高额军费开支,并要求削减军费。
行政改革
当时印度人最希望看到的行政改革是行政部门高级职位印度化。他们从经济、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这一要求。
从经济角度来看,欧洲人垄断高级职位有害于两方面:
欧洲人的薪酬非常高,这使得印度的行政管理成本很高——拥有类似资格的印度人可以用较低的薪水雇用;以及
欧洲人将大部分薪水汇出印度,他们的养老金在英国支付。这加剧了印度财富的流失。
从政治角度来看,民族主义者希望这些(民政)部门的印度化将使行政管理更能满足印度人的需求,因此他们:
要求将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
反对缩减陪审团的权力;
反对政府解除民众武装的政策;
要求政府信任人民,赋予他们持有武器的权利,从而在需要时保卫自己和自己的国家;
敦促政府承担和发展国家福利事业;
要求为技术和高等教育提供更多便利;
敦促发展农业银行,以使农民免受放债人的控制;以及
要求扩大医疗保健设施和改进警务系统,使其诚实、高效和受到民众欢迎。
政治工作方法
直到1905年,印度民族运动一直由经常被描述为温和民族主义者或温和派的领导人主导。
温和派的政治方法可以概括为: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宪政斗争,以及缓慢而有序的政治进步。
温和派认为,如果形成和组织公众舆论,并通过请愿书、集会、决议和演讲向当局提出民众要求,那么当局将逐步、一步一步地满足这些要求。
1889年,英国委员会创办了一份名为“India”的期刊。
达达拜·诺罗吉在英国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和收入,向英国人民宣传印度的诉求。
温和派真诚地相信,在那个历史阶段,印度与英国保持政治联系符合印度的利益。因此,他们计划不是驱逐英国人,而是改变英国统治,使其接近民族统治。
后来,当温和派注意到英国统治的弊端以及政府未能接受民族主义者提出的改革要求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停止了对英国统治的效忠言论,并开始要求印度自治。
从一开始,许多民族主义领导人就不相信英国人的善意。他们相信依靠人民自身采取政治行动和自身的力量。
蒂拉克和许多其他领导人和报纸编辑代表了这种趋势,后来被称为激进派或激进民族主义者。
政府的态度
英国当局从一开始就对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怀有敌意,并对国民大会产生了怀疑。
英国官员将民族主义领导人斥为“不忠的babus”(印度文职人员),“煽动的brahmins”(婆罗门)和“暴力的villains”(恶棍)。
随着英国人逐渐意识到,国民大会不会成为当局手中的工具,反而逐渐成为印度民族主义的中心,英国官员开始公开批评和谴责国民大会和其他民族主义发言人。
1887年,杜弗林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抨击了国民大会,并嘲笑它仅仅代表了“一小部分人”。
1900年,柯尔尊勋爵向国务大臣宣布:“国大党摇摇欲坠,即将垮台,我在印度期间的宏伟目标之一就是协助它走向和平的终结”。
英国当局还进一步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他们鼓励赛义德·艾哈迈德·汗、贝拿勒斯王公希瓦·普拉萨德和其他亲英人士发起反国大党运动。
一些批评人士认为,民族主义运动和国民大会在其早期阶段没有取得多大成就;然而,它确立了印度必须为了印度人的利益而统治的政治真理,并将民族主义问题变成了印度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