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印度历史教程
- 现代印度历史 - 首页
-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 巴哈杜尔沙一世
- 贾汉达尔沙
- 法鲁赫希亚尔
- 穆罕默德沙
- 纳迪尔沙的爆发
- 艾哈迈德沙阿·阿卜达利
- 莫卧儿帝国衰落的原因
- 18世纪的南印度诸邦
- 18世纪的北印度诸邦
- 马拉地人的势力
- 18世纪的经济状况
- 18世纪的社会状况
- 妇女地位
- 艺术与绘画
- 社会生活
- 欧洲贸易的开始
- 葡萄牙人
- 荷兰人
- 英国人
- 东印度公司(1600-1744)
- 公司的内部组织
- 英法在南印度的斗争
- 英国征服印度
- 迈索尔的征服
- 韦尔斯利勋爵(1798-1805)
- 黑斯廷斯勋爵
- 巩固英国统治
- 达尔豪西勋爵(1848-1856)
- 英国的行政政策
- 英国的经济政策
- 交通与通讯
- 土地收入政策
- 行政结构
- 司法组织
- 社会和文化政策
- 社会和文化觉醒
- 1857年起义
- 1857年起义的主要原因
- 1857年起义的扩散
- 1857年起义的中心
- 1857年起义的结果
- 对1857年起义的批评
- 1858年后的行政变革
- 省级行政
- 地方机构
- 军队变革
- 公共服务
- 与土邦的关系
- 行政政策
- 极度落后的社会服务
- 印度及其邻国
- 与尼泊尔的关系
- 与缅甸的关系
- 与阿富汗的关系
- 与西藏的关系
- 与锡金的关系
- 与不丹的关系
- 英国统治的经济影响
- 民族主义运动(1858-1905)
- 国大党的前身
- 印度国民大会
- 国大党与改革
- 宗教与社会改革
- 宗教改革家
- 妇女解放
- 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
- 民族主义运动(1905-1918)
- 孟加拉邦分治
- 印度国民大会(1905-1914)
- 穆斯林与宗派主义的增长
- 自治同盟
- 争取自治的斗争
- 甘地领导地位的建立
- 贾利安瓦拉·巴格惨案
- 哈里发运动与不合作运动
- 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 第二次不服从运动
-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 社会主义思想的增长
- 民族运动与二战
- 战后斗争
- 艾德礼的声明
- 参考文献与免责声明
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引言
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团体开始出现。M·N·罗伊成为第一位当选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印度人。
1924年,政府逮捕了穆扎法尔·艾哈迈德和S·A·丹吉,指控他们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并与参与坎普尔阴谋案的其他人员一起对他们提起诉讼。
1928年,在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的领导下,农民组织了“拒缴税运动”,并赢得了他们的诉求。
工会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全印贸易联合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
全印贸易联合会成立于1920年10月,地点在孟买。
革命运动的复苏
第一次不合作运动的失败导致了革命运动的复兴。因此,在一次全印会议之后,**印度斯坦共和国协会**于1924年10月成立,旨在组织武装革命。
革命者很快便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28年,在钱德拉·谢卡尔·阿扎德的领导下,将该组织的名称从“印度斯坦共和国协会”改为“印度斯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会”。
1929年4月8日,巴加特·辛格和B·K·杜特在中央立法议会投掷了一枚炸弹,以抗议通过《公共安全法案》,该法案将减少公民自由。
炸弹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因为它被故意制造成了无害的。目的是不是杀人,而是如一份恐吓传单所说,“让聋子听到”。
巴加特·辛格和B·K·杜特在投掷炸弹后本可以轻松逃脱,但他们却故意选择被捕,因为他们想利用法庭作为革命宣传的平台。
1930年4月,在苏里亚·森的领导下,对吉大港的政府军械库进行了策划的突袭。
孟加拉邦革命运动的一个显著方面是年轻女性的参与。
为了抗议监狱中糟糕的条件,**贾廷·达斯**进行了绝食抗议;结果,他在63天的史诗般的绝食后殉难。
尽管有大量的抗议,巴加特·辛格、苏赫德夫和拉吉古鲁还是于1931年3月23日被处决。
1931年2月,钱德拉·谢卡尔·阿扎德在一个公共公园与警察发生枪战时丧生;后来这个公园被改名为阿扎德公园(位于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
苏里亚·森于1933年2月被捕,不久后被绞死。
1929年3月,31名著名的工会和共产党领导人(包括3名英国人)被捕,并在持续了4年的审判(被称为梅鲁特阴谋案)后,被判处长期监禁。
抵制西蒙委员会
1927年11月,英国政府任命了印度法定委员会,负责宪政改革工作,以其主席约翰·西蒙的名字命名为“西蒙委员会”。
西蒙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是英国人,这遭到所有印度人的一致抗议。
1927年,在安萨里博士主持的马德拉斯会议上,国民大会决定“在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上”抵制西蒙委员会。
1928年2月3日,西蒙委员会抵达孟买的那一天,宣布了全国罢工。无论委员会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罢工和黑旗示威的迎接,口号是**“西蒙滚回去”**。
尼赫鲁报告
第一次在德里,然后在浦那召开了各党派会议。会议任命了一个由莫蒂拉尔·尼赫鲁领导的小组委员会,成员包括阿里·伊玛目、泰吉·巴哈杜尔·萨普鲁和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1928年8月,小组委员会提交了其报告,称为**“尼赫鲁报告”**。
尼赫鲁报告建议:
应将实现自治领地位视为“下一步的直接目标”;
印度应是一个建立在语言省份和省级自治基础上的联邦;
行政部门应完全对立法部门负责;
选举应采用联合选区制,并以普选制为基础;以及
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应为宗教少数群体保留10年。
不幸的是,1928年12月在加尔各答举行的全体会议未能通过尼赫鲁报告。
一些属于穆斯林联盟、印度教大议会和锡克教联盟的宗派主义领导人提出了异议。
穆斯林联盟本身也因民族主义和宗派主义而分裂。在这个时候,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提出了他“十四点”的要求,其中包括:
单独选区;
中央立法机构中三分之一的席位由穆斯林占据;
在孟加拉邦和旁遮普邦为穆斯林保留与人口比例相符的席位;以及
将剩余权力赋予各省。
印度教大议会谴责尼赫鲁报告偏袒穆斯林。因此,民族团结的前景被宗派团体所破坏。